近日,有關理想汽車出海最新進展以及烏茲別克斯坦簽約等的圖片和內容在網上流傳。理想汽車法務部對這些內容進行了辟謠,并表示該銷售授權簽約并不是理想汽車官方行為,該圖片是虛假信息。理想汽車還未曾組織任何針對經銷商的工廠參觀活動,因此有關人員所描述的進入理想汽車工廠參觀的情況并不屬實。
理想汽車官方已經收集了相關證據,向公安機關報案。目前,具體情況需要等待警方的調查結果。據知情博主透露,近日有人假冒理想汽車官方授權銷售和烏茲別克斯坦方面進行了簽約活動,并組織進入理想常州工廠內訪問。這些人據稱被騙了100萬美元。
這次理想汽車法務部的出動正是針對這一事件。理想汽車呼吁廣大公眾了解真相,不要輕信謠言和不實信息。同時,我們也將密切關注此事的后續發展。
理想汽車怒告貼膜店,豪擲一萬多頁訴訟書,大眾、長城狂喜?
最近,關于理想汽車起訴臨沂理想汽車貼膜工廠的事件火了。起因倒也不復雜,理想認為這家名為理想汽車貼膜工廠的小店侵犯了自己的商標權,其經營范圍也在理想注冊的品類范圍內,于是一起訴狀將其告上了法庭。
該案件已經于7月20日下午庭審完畢,目前正在等待擇日宣判。但整個事件發生的過程,卻令人感覺有些不吐不快。隨著一些大企業的“法務部”越來越強勢,普通人的風險正變得越來越大。
甚至功夫汽車忍不住想,要是大眾、長城這些名字更大眾化的品牌開始搞商標維護,不知道多少小店要中招。
(1)從理想汽車裝飾到理想貼膜工廠,犯規了?
從目前曝光的信息來看,涉事貼膜店的老板叫朱裕昊,據他稱自己的小名就叫理想,叫這個名字已經30多年。
剛看到這個信息時,功夫汽車本能是表示不信的,畢竟應該很少有人的小名會叫理想。但隨后車主曬出了照片,似乎又變得可信了。
從照片我們可以看到,這就是十年前非常典型的一家汽車美容店,甚至旁邊兩家店也是在售賣汽車用品和裝具。而這位店主的門店,也確實叫理想汽車裝飾,這一點倒與店主的描述基本一致。
同時我們也能查到,2022年2月該店主注冊了臨沂理想汽車服務有限公司的商標,并在3月份改成了臨沂新理想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很多理想的粉絲認定這就是店主“碰瓷”的證據。
但在功夫汽車看來,這個“證據”的含金量其實不那么足。畢竟這家店從理想汽車裝飾改叫理想汽車貼膜工廠并無突兀之處,注冊叫服務有限公司也是合情合理,并不能就此認定是為了碰瓷理想汽車。
至于理想汽車的相關“取證”,則更是透露著滿滿的優越感。具體做法是理想汽車進行了“暗訪”,開了一輛車過去門店貼膜花費了5000,然后就認定店主凈賺了4800元,并且已經通過這種方式賺了幾百萬。
這種做法實在是令人無力吐槽,對于理想這種大SUV來說,5000元的價格雖然不低,但也遠遠談不上天價。而且實體店大家都知道的,本身溢價就會相對高一些,理想為了凸顯“黑店”的效果,想必是不會講價的。這樣一來一輛車貼出5000元的價格,本就不算什么稀罕事。而就此認定店主靠著理想汽車的名頭大賺特賺,更是無稽之談。
而且咬定全車貼膜的成本就200元,更是有點太想當然了。先不說大SUV的貼膜成本肯定不止這么點,并且貼膜的成本很大一部分其實是人工費用。哪怕真的價格是這么多,成本和售價一定是強關聯嗎?理想L7選個特殊車漆就要元,那車主是不是也能拿著一桶油漆的價格來找理想算賬?
(2)冒充官方?還需核實
估計是商標侵權的說法站不住腳,在理想最新的聲明中,也調整了說法。理想表示“理想”一詞的使用在生活中非常廣泛,之所以要狀告該店,是因為該店冒充理想汽車官方進行銷售、團購等商業活動。
目前店主的回復是絕無此事,自己并沒有打著理想汽車官方的旗號進行相關的商業活動。當然,功夫汽車看到這個說法也是比較懵的。
臨沂處于山東的東南部,只是一個普通的地級市。既不是省會,也不屬于沿海的大城市。一個不限牌的北方城市,理論上講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不會太高,打著理想汽車的名頭真的能賺很多嗎?貼一輛理想汽車未必能比貼兩輛大眾賺得多。
至于冒充理想汽車官方銷售、團購,這個難度就更大了。要知道理想的銷售門店都是直營店,這些直營店互相之間搶客戶就已經非常兇了。一個做汽車貼膜的店,僅憑幾句話就能騙掏三四十萬的客戶群體上當,怎么看都有點魔幻現實主義。
而從理想汽車目前的反應來看,始終沒有拿出切實的證據,似乎也說明這些說法立不住腳。
而理想汽車在法務層面的重拳出擊,則更加令人看不懂。為了打贏這場官司,理想汽車的法務部門加班加點,弄出了足足一萬多頁的訴訟材料。要求連續三十天登報道歉,并且賠償損失120萬元。
先不說這天價賠償,光是這訴訟材料可是一萬多頁呀,我們都知道500多頁的數已經是厚厚一本,好家伙理想起訴這家店,直接寫了幾十本書。
不知道是該夸理想有才,還是要替這名店主捏把汗。
(3)法務雙刃劍,勿亂用?
對于一些民事糾紛,派法務入場,汽車行業的這個風氣應該是特斯拉帶進來的。最初也起到了一些積極的意義,至少能警告部分個人或者機構,在評論某些事情時不要張口就來。
但從現在的情況來看,這些大公司的法務入場,正在變成一把雙刃劍。
首先我們能看到,汽車公司想要“拿捏”個人,實在是太容易了。一夜之間就能弄出一萬多頁的訴狀,團隊也能全方位無死角地抓對手的“破綻”。甚至即使是不占理,也能讓對手付出慘痛的代價。
最典型的就是特斯拉車主韓潮,他從特斯拉官方買了一輛Model S型二手車,后面發現該車實際上是一輛“事故車”。為此打了足足三年多的官司,最終收獲了“退一賠三”的裁決。但他與特斯拉的對簿卻仍未結束,仍有多起名譽侵權糾紛案等待審決。不出意外,接下來的幾年這名車主的主要工作仍是打官司。
至于所謂的理想汽車貼膜侵權案,結果也會大差不差。個人是很難與資本抗衡的,因為根本耗不起。
更關鍵的是,車企可以想說啥說啥,車主卻恐怕只能噤聲。理想曾經表示自己的懸架沒問題,結果沒多久就大規模召回;曾經反復表示理想ONE不會換代,結果一個月內就完成了火速“升級”;當然還有大肆宣傳自己的智能駕駛多么先進,結果出事了就趕緊甩鍋。
如果車企法務部的能量越來越強,車企在營銷時可以隨意宣傳、承諾,但車主評價卻要慎之又慎,這樣的“盛世”恐怕不是大家想看到的。
(4)功夫拍案
目前的說法是,貼膜店店主需要提供相關證明,證明自己從2012年開始就在使用理想汽車的相關名稱,并且在當地具有一定影響力。這又是一個相當含糊的概念,如何證明自己的影響力?經營規模、客戶數量還是銷售額?甚至于這樣一家小店,大概率在稅務、消防等方面,都是經不起查的。
因此大概率,作為商標擁有者的理想汽車,已經立于不敗之地。畢竟最壞的結果,就是理想狀告不成,店主平安著陸,但那又會對理想有什么影響呢?
理想法務部澄清:被理想遠程鎖車一事無任何事實依據
易車訊 7月26日,理想汽車法務部就部分自媒體傳播理想汽車遠程鎖車一事的真實情況進行了澄清,信息傳播者稱“被理想遠程鎖車”、“強制在官方服務網點維修”無任何事實依據。
經核實,該車輛因事故受損嚴重,已被保險公司推定全損并拍賣。事故發生后因車機系統受損,理想汽車已經無法感知車輛的實際狀態。對于網傳車輛修復后無法啟動的情況,因車輛曾在非授權網點維修,不排除維修或更換后的配件與整車軟件存在不匹配的情況。具體故障原因,需要進行實車檢測才能確認。
信息傳播者稱“被理想遠程鎖車”、“強制在官方服務網點維修”無任何事實依據。理想汽車始終嚴格遵守相關法規,尊重用戶隱私和數據安全,在任何情況下,未經用戶授權,理想汽車不會隨意調取用戶數據、進行遠程鎖止操作。同時,理想汽車始終秉持尊重維修市場開放性和公平性的原則,尊重消費者自主選擇維修廠的權利。對于制造和傳播網絡謠言的行為,理想汽車將采取必要的法律措施,并保留對造謠者起訴的權利。
打開易車 App,搜索“真十萬公里長測”,看最真實的車輛長測報告。
上半年車圈十大熱點事件:降價、互懟和舉報
轉眼間2023年已經過半,在如今這個新能源大變革階段,短短半年已經足以發生很多影響行業和企業的事情。今天我們就先來梳理和盤點一下,2023年上半年行業內發生了哪些讓人印象深刻,影響深遠的大事件。
湖北降價
春節假期剛過,東風系在湖北地區以“車企補貼+地方***補貼”的形式發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價格戰。其中最吸睛的莫過于綜合補貼高達9萬元的東風雪鐵龍C6從無人問津變成炙手可熱,再次證明了一個真理:沒有賣不掉的車,只有賣不掉的價格。
這場東風系掀起的降價行為,引來了許多汽車品牌和地方***的效仿,最終演變成一場席卷全國大部分地區的價格戰。據不完全統計,有超過40個汽車品牌、上百款車型,甚至是BBA這樣的高端品牌,都通過廠家補貼、地方***補貼或經銷商降價等方式參與其中。這也引出了不少想趁機渾水摸魚的牛鬼蛇神,打著補貼的旗號吸引眼球,實際優惠幅度反而不如去年;更有各種降價謠言滿天飛,讓不少廠商不得不出面辟謠。
價格戰的原因無非是因為今年以來,一方面消費需求有所下滑,而市場內卷得太厲害;另一方面由于國六B實施在即,特別是傳統合資車企的庫存高企,不得不采取降價促銷的策略。但是這場價格戰打了一個月就偃旗息鼓,廠商們忽然發現這種“傷敵八百自損一千”的做法,不僅沒能順利清掉庫存,反而讓消費者的購車預期變得更加遲疑。
鋰礦價格下跌
電動車之所以成本高企,很大程度上是動力電池成本過高所致。2022年動力電池的核心原材料碳酸鋰價格一度逼近60萬元/噸,較2021年初漲幅超過了10倍。當時業內有預測,2023年碳酸鋰價格極有可能突破70萬元/噸。
但是2023年初,電池行業龍頭寧德時代拋出的“鋰礦返利”計劃似乎暗示了2023年碳酸鋰的價格走勢將會一路走低。此后,其他電池廠商也紛紛開始了“價格戰”。蜂巢能源也被曝推出了“降價10%”的計劃,不過,蜂巢能源官方對此消息不置可否。而億緯鋰能也曾經透露,公司會將三種定價模式提供給客戶。
而碳酸鋰的價格果然一路走低,4月底碳酸鋰價格一路回落至18萬元/噸左右,此后又有所回升,目前穩定在了30萬元/噸的水平。但這也已經給整車廠帶來了很大的降本空間??梢哉f,今年電動車之所以敢卷得這么厲害,很大程度上也與鋰電成本下降有很大關系。
長安起訴吉利
今年2月28日,一張長安汽車起訴吉利汽車涉嫌侵犯長安汽車知識產權的律師函截圖在網絡上熱傳。該律師函內容顯示,吉利銀河發布的“銀河之光”原型車,經對比發現存在大量與長安汽車概念車、量產車型雷同之處,涉嫌侵犯長安汽車知識產權。隨后,吉利汽車也發布聲明表示,上述律師函的內容嚴重失實、指責毫無根據,誤導公眾,對吉利的品牌和商譽造成了嚴重損害,并發布了四點嚴正聲明。雙方似乎要就此展開互懟大戰,惹得吃瓜群眾紛紛激動不已,搬起小板凳坐等吃瓜。
然而此事之后再無下文,兩個月之后,長安汽車與吉利汽車轉頭又握手言和,共同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這兩個月里到底發生了什么,我們無從知曉。但是二者相愛相殺的背后,反映出的是電動化轉型時代下傳統車企的焦慮。一方是老牌央企,一方是資深民營整車巨頭,這種合作模式在整車制造領域十分罕見。然而,嚴峻的形勢讓車企們意識到,合作求存遠比互懟更重要。更何況,說不定未來車企巨頭們的合作甚至是合并都可能是一種趨勢。
徐和誼落馬
反腐的消息往往越簡短,問題越嚴重。3月31日深夜,北京市紀委監委發布消息: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目前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作為北汽集團發展歷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徐和誼將北汽從當年被邊緣化的地方國有企業,發展成為了年銷數百萬,營收數千億的大型集團。不少北汽的員工在提起徐和誼時,都經常用一句話:“沒有徐就沒有北汽的今天”。徐和誼也因此相繼獲得過中國經濟十大新聞人物、全國勞動模范、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新中國汽車工業60周年領軍人物、2014年最具影響力50位商界領袖、2015中國杰出質量人等榮譽稱號。
但是讓人沒想到的是,這樣一位行業領軍人物竟然在退休3年后落馬。汽車行業的腐敗風氣可見一斑。
寶馬MINI的“冰淇淋”
今年4月的上海國際車展,眾多國際品牌都不遺余力的在“討好”中國市場。寶馬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樂,在“寶馬之夜”的活動上,全程用拼音的方式完成了中文的致辭?!敖袢罩袊畡酉?,將引領明天世界之方向”、“中國是未來所在”、“中國也是我們的家”、“能在中國優秀,就能在全世界出彩”、“BMW家在中國”……這相比過去“中國是最重要市場”這類言辭,不得不讓人感受到寶馬已經放低了身段。
然而高樂先生的話音未落,寶馬MINI展臺上就因為區別對待中外觀眾而被送上了熱搜。寶馬MINI展臺在發放免費冰淇淋,有中國訪客前去領取冰淇淋時,女工作人員對他們表示“沒了,發完了”。然而,僅僅只是幾秒鐘后,一位外國訪客前來詢問領取冰淇淋,女工作人員立即笑臉相應,不僅給了冰淇淋,還非常周到體貼的教對方如何食用。事后網上輿論一片嘩然,MINI中國方面不得不連續兩日在微博上進行了道歉。
這件事情也再次引發了我們的深思,國外豪華品牌長期以來一直保持著高高在上的調性,即使是到了今天,所謂的“重視中國市場”也還是停留在嘴上而已。中國用戶想要真正贏得尊重,還是需要中國品牌在市場上徹底打疼洋品牌。
車企法務部“開張營業”
過去汽車行業輿論戰僅僅只是屬于鍵盤車神和網絡噴子們的娛樂。但隨著競爭的愈演愈烈,車企、公關公司、媒體都開始有組織的參與到了輿論戰當中。
3月24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聯合包括比亞迪、長城、吉利、廣汽、一汽、東風、奇瑞、蔚來、理想、小鵬等多家主流車企共同倡議,呼吁抵制汽車行業網絡水軍。之后,長城汽車率先拋出了“1000萬懸賞計劃”,意在凈化網絡環境,整頓“網絡水軍”亂象。吉利汽車也上線了網絡不實信息舉報中心,以打擊損害吉利品牌形象的網絡不實信息,對線索提供者最高獎勵100萬元。而新勢力方面,蔚來、小鵬、零跑等新勢力品牌的法務部微博也迅速“開張營業”,大有用法律手段震懾輿論之意。
龐大集團退市
中國汽車經銷商第一股,國內規模最大,一度擁有超千家汽車經銷商的龐大集團,在2023年終于走到了退市的這一步。龐大集團的崩塌誠然有其自身盲目擴張埋下的禍根,但是近年來經銷商經營狀況持續惡化,才是壓垮龐大集團的最后一根稻草。而被壓垮的也不止是龐大一家。
汽車經銷商是典型的資金密集型產業,一面是車商有著不斷擴張業務的欲望和需求,而另一面則是隨著這兩年“油電之爭”的愈演愈烈,大部分仍以燃油車銷售為支柱業務的經銷商們在經營上又深陷困境,難以自拔。傳統4S模式又受到來自直營店、商圈店、代理制等新模式的沖擊。龐大其實也是因為這種兩難才最終釀成苦果。
在油電切換的大背景下,龐大的退市只是汽車流通行業的一個縮影,渠道的“危”與“機”都在于傳統4S模式的轉型上,轉型未必能活,但不轉型則必死無疑。
新能源汽車下鄉
每逢中國車市遭遇大幅下滑時,有關部門就會祭出汽車下鄉這個殺招。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下鄉政策暖風頻吹。年初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指出,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新能源汽車和綠色智能家電下鄉。5月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加快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和鄉村振興。6月,先是商務部通知開展“千縣萬鎮”和“百城聯動”新能源汽車消費季,后是五部門聯合啟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
但是櫻桃好吃樹難栽,新能源汽車下鄉顯然要比當初的傳統燃油車下鄉更加復雜和棘手一些。先不說別的,光是充電服務在農村就是一大難題??h鄉農村區域的充電樁布局分散,單站規模小,后期充電設備安裝難度大,運營運維成本高企。充電樁建設的問題不解決,恐怕新能源下鄉就難言效果。
長城汽車舉報比亞迪
一個油箱引發了國內兩家車企巨頭的互懟。5月25日,長城汽車發布聲明稱,4月11日向生態環境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遞交舉報材料,就比亞迪秦PLUS DM-i、宋PLUS DM-i采用常壓油箱,涉嫌整車蒸發污染物排放不達標的問題進行舉報。隨后,比亞迪汽車回應稱“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并保留法務訴訟的權力!”
隨后,圍繞著“油箱”話題的討論,各路大神、水軍、粉絲紛紛登場站隊,從技術、道德等各個領域展開爭論,讓這樁舉報事件成為了今年上半年國內汽車行業的最重磅事件。而且由于舉報事件也牽扯到國家有關部門,因此直到現在相關部門仍未出具相關的說明,對于此事也沒有一個最終的定性。
假如長城汽車舉報最終被認定是屬實,對行業和用戶來說都是一件好事,可以說具有標志性的意義。而比亞迪目前的“新能源一哥”地位無疑也將會遭受致命級別的打擊。但如果比亞迪證明了自己是清白的,長城則會在道德上被口水淹死。無論如何,不管是作為媒體還是吃瓜群眾,我都很想說,趕快上演續集!
未來三年購置稅減免政策落定
端午節前夕,傳聞中的新能源車購置稅減免政策終于實錘落地了。簡單的歸納就是:2023年年底前新能源車全部免征購置稅稅;2024-2025年兩年時間內,車價33.9萬以下的新能源車免購置稅,超過3萬購置稅的征收超出部分;2026-2027年兩年時間內,新能源車購置稅減半征收,減稅額不超過1.5萬元。
也就是說,截至2027年,國家還會以購置稅減免的政策來繼續支持新能源車,特別是30萬元以下的國產新能源車,包括換電模式也有政策支持。新政宣布靴子落地,未來4-5年的發展方向也基本上可以確定,也讓車企吃了定心丸。如何抓住最后的保護期機會,將會成為中國品牌接下來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結語:
以中國車市如今的內卷之激烈,行業已經不再像傳統燃油車時代那樣可以“和氣生財”了。市場格局、行業規則、價格體系、渠道模式都在面臨變革。在激烈變革的背景之下,我們看每一件車壇事件的背后,都可能對市場和行業潛藏著不可預測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是發生在眼下,甚至會到下半年或者明年,我們不妨等到年底的時候再來盤點2023年的車市到底有哪些變化。(文/優視汽車 老炮)
注:配圖來自網絡,權利歸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謝!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優視汽車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