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車展上,BBA(奔馳、寶馬、奧迪)的新車型發布展示了其在全球化與本土化之間的權衡和挑戰。一方面,它們在全球范圍內推遲了電動化轉型,堅守傳統內燃機車型;另一方面,在中國市場,它們展現了對新能源車型的高度熱情和緊迫感。
新能源車型:寶馬和奔馳的探索
根據搜索結果,奔馳全球首發了電動大G,這是奔馳首次將G級車型在中國進行首發。這款純電G級越野車配備了四臺可獨立控制的輪邊電機和四臺電動兩擋變速箱,116千瓦時的電池組可以實現CLTC工況下約570公里的續航里程。寶馬則帶來了旗下兩大品牌,包括純電動寶馬i4在內的十五大車系全陣容,亮相北京車展。
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態度轉變
盡管BBA在全球范圍內推遲了電動化轉型,但在中國市場,它們的表現顯示了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重視。數據顯示,2023年奔馳EQE在華累計銷量僅為8471輛,奔馳EQB為6667輛,奔馳EQE為6120輛,沒有一款新能源車型銷量過萬。相比之下,寶馬在華純電動車共銷售近10萬輛,同比增長超過138%,并在去年11月和12月連續兩個月單月銷量突破1萬輛。
在中國市場的競爭態勢
在中國市場,BBA面臨著來自本土品牌的激烈競爭。例如,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曾表示,未來3-5年,合資品牌市場份額將從40%降到10%。此外,華為鴻蒙智行旗下的享界S9、比亞迪騰勢Z9GT、仰望U7等新能源豪華車型也在北京車展上紛紛亮相,朝著BBA的腹地攻去。
戰略調整的可能性
考慮到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以及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BBA可能會在未來調整它們的戰略。據報道,國家新能源汽車創新工程項目專家組組長王秉剛先生表示,不建議制定禁止燃油車的時間表,這意味著純電汽車的發展勢頭可能會放緩,而混動汽車將會迎來春天。
總的來說,在北京車展上,“雙面”BBA的形象反映了它們在傳統內燃機車型和新能源車型之間所做的戰略調整。盡管它們在全球范圍內推遲了電動化轉型,但在中國市場,它們仍然積極推出新能源車型,以適應市場趨勢和應對本土品牌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