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親自駕駛星紀元ET進行了一次長途高速高階智駕直播測試。在這次直播活動中,尹同躍透露,奇瑞汽車即將與一家歐洲高端品牌簽署一項技術平臺合作協議。目前,有兩家歐洲高端汽車品牌表達了對我們平臺的興趣,其中一家即將與我們簽署協議。尹同躍表示,這項協議將在他于4月16日開始的歐洲之行期間簽署。
除了正在敲定合作伙伴關系的這兩個品牌以外,尹同躍還透露,奇瑞還在與另外兩個品牌就可能的合作進行談判。這充分說明奇瑞的技術平臺受到了行業的高度認可。有報道稱,捷豹路虎可能成為第一家采用奇瑞平臺的高端車企。相關人士透露,捷豹路虎將使用奇瑞汽車旗下星途品牌的混動和純電兩個技術平臺。針對這一報道,捷豹路虎官方在4月15日回應稱:此消息屬于子虛烏有。
在中國,奇瑞汽車與捷豹路虎合資成立了一家企業,在常熟的工廠生產捷豹和路虎汽車。據報道,2023年,捷豹路虎在中國的零售銷量達到106,377臺,同比增長25%。除了與外資車企洽談技術平臺授權,奇瑞還積極在歐洲尋找合適的廠址建立生產基地。西班牙***及其首席談判代表EVMotors在上周透露,即將與奇瑞達成在西班牙生產汽車的協議。此前,還有報道稱,意大利***也正在與奇瑞進行談判,希望吸引其在當地生產汽車。
奇瑞汽車:中國的自主品牌企業
奇瑞汽車是中國大陸一家以生產轎車和商用車為主的汽車公司,成立于1997年。作為中國的自主品牌企業,奇瑞汽車憑借著不斷創新和不懈努力,在國內汽車市場中占據了一席之地。
產品系列
奇瑞汽車包括微型車、小型車、中型車、SUV、MPV以及商用車等多個產品系列,旨在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其中,奇瑞QQ是該公司的明星車型之一,其外觀時尚、實用性強,受到很多年輕人的青睞。
此外,奇瑞汽車還推出了多款新能源汽車,包括純電動車、混合動力車等,積極響應環保政策,為消費者提供更加節能、環保的汽車選擇。
品牌形象
奇瑞汽車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品牌建設,在廣告宣傳、賽事贊助、社會公益等方面展開全方位的活動,不斷增強品牌形象和信譽度。同時,該公司與歐洲多家知名汽車企業合作,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提升產品質量及品牌實力。
質量和服務
作為一家注重質量和服務的企業,奇瑞汽車始終把消費者放在第一位,在產品設計、制造、售后服務等方面嚴格把控。此外,該公司還積極拓展海外市場,產品出口覆蓋了東南亞、非洲、中東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社會責任
除了注重經營發展,奇瑞汽車也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積極參與公益活動。例如,該公司一直致力于青少年教育事業,在“三施一服”義診、環境保護、災難救援等方面也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和社會聲譽。
奇瑞汽車憑借著不斷創新和不懈努力,已經成為中國本土汽車品牌中的佼佼者,代表了中國汽車工業不斷向前發展的勢頭。未來,奇瑞汽車將繼續加強技術創新和品牌建設,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汽車產品和服務。
新能源車進入技術大比拼時代 奇瑞汽車重磅發布新能源戰略
根據乘聯會最新的數據2022年產銷分別達到了700萬輛和680萬輛,全年的滲透率超過27%,今年新能源車銷量有望突破800萬輛,預計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新能源車從最開始的少部分人的嘗鮮產品,逐步的到普通消費開始接受成為了出行工具,新能源車毫無疑問的是大勢所向。從“蔚小理”這一波造車新勢力先行者,再到各大傳統車企的持續布局,國內的新能源車市場更是百花齊放;同時新能源車市場也進入了淘汰賽,那些沒有技術積累,沒有人才儲備的車企日子將愈發艱難,新能源車市場注定是一個技術大比拼的,靠技術和產品力才能贏得用戶時代到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
4月7日,以“科技·進化”為主題的2023奇瑞汽車新能源之夜在北京水立方盛大舉辦,在“瑤光2025”戰略賦能下,奇瑞集團發布在新能源領域的新戰略、新技術、新品牌、新產品。此次“新能源之夜”。全面彰顯奇瑞集團擁抱新能源的遠見和決心,實現新能源、智能化賽道的加速布局,邁向科技躍遷新征程。
四大品牌加速新能源轉型
發展新能源汽車,不僅是中國汽車企業面臨的挑戰,更是奇瑞大有可為的機遇和責任。奇瑞汽車將以用戶為中心,與用戶共創,構建以“奇瑞、星途、捷途、iCAR”為核心的全新品牌矩陣,全面加速新能源化,不斷升級功能價值、體驗價值和情感價值,滿足甚至超出用戶預期。奇瑞集團將堅持“走出去、走進去、走上去”,帶著快速成長的力量繼續向上升維,以足夠的技術沉淀、完善的產品規劃、精準的決策魄力和戰略眼光,承接潮流、引領行業發展。
張國忠強調,奇瑞汽車致力于以全新的技術生態加速向全球科技公司轉型,引領智能電動汽車產業的“下半場”,開創行業發展新格局。在“瑤光2025”戰略引領下,奇瑞將深耕電動化、智能化15大技術賽道,實現發展新路徑。
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奇瑞汽車工程技術研發總院院長CTO高新華博士表示,2023年將面向用戶推出包括火星架構下的超級混動平臺、E0X高性能電動平臺和支持以上兩個平臺的智能化、生態技術等135項新技術,其中包括第三代混動科技、電池技術、電驅技術、奇瑞全棧自研 CHERY-OS、雄獅智云6.0智能座艙技術、智能駕駛技術、銀河生態等。
混動37度電池包一次充電續航超過165km,18分鐘可補電至80%;而純電高性能電池包則有60/82/100度階梯電量可選,覆蓋500-700km不同里程,充電5分鐘,續航150km。
奇瑞電驅采用800V SiC技術,CLTC系統效率大于91%,峰值功率高達265kW,扭矩高達5000N·m;同時,奇瑞還將推出八合一智能矢量控制雙電機,峰值功率400-500kW可選,輪端峰值扭矩6500-9600N·m可選,每個輪子獨立驅動,輕松應對全地形場景。此外,奇瑞全面打造全??煽氐腃HERY-OS系統則涵蓋車載座艙操作系統,智能駕駛操作系統和安全車控操作系統,可實現奇瑞智能化快速迭代和生態快速融合,是奇瑞新能源決勝新能源下半場的關鍵技術之一。
奇瑞新能源品牌iCAR亮相
iCAR錨定自主、自創、自由的追新年輕人,打造最懂用戶的第三移動出行空間,需建設用戶型的組織和直面用戶的流程體系,圍繞用戶選車、購車、出行、補能等全場景用車體驗,構建全鏈路數字化的觸點體驗體系,100%直連用戶,達到全時全維陪伴,做用戶真正的朋友。
iCAR致力于全場景智能研發,切實幫助用戶解決車內、車外、乃至延展到生活中的場景需求,做到千人千面的場景體驗。
奇瑞控股集團副總經理、奇瑞股份公司執行副總經理、iCAR CEO鮑思語表示:作為集團的“新勢力”,首個新能源電動品牌iCAR以用戶思維為導向,聚焦場景智能定義,打破業態界限,把新能源汽車引導向更大自由度的賽道,解鎖更多智能場景,將汽車從工業產品變成智能生活玩伴,為年輕人無拘無束的生活態度和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保駕護航。
星紀元亮相兩款新車
面對電動化、智能化的新能源技術革命,奇瑞集團高端品牌星途發布新能源產品系列—星紀元STERRA,星紀元STERRA將圍繞“超舒適”品類去打造,為用戶帶來從車空間到生活空間再到心靈空間,全方位的超舒適體驗。
EXEED星途營銷中心執行副總經理金新表示,星紀元STERRA將堅定不移地踐行把星途打造成中國高端自主品牌。
星途星紀元STERRA將覆蓋B到C級,轎車、SUV、MPV等多種車身形式,純電和增程的全賽道,首款超舒適中大型電動轎車 STERRA ES攜超舒適中大型電動SUV STERRA ET重磅亮相,進一步完善了奇瑞新能源產品陣容。
值得信賴第三代混動科技
電混技術具有經濟節能、續航能力強等優勢,成為汽車行業的重要技術路線,奇瑞混動技術已有18年技術積累,經歷三代技術迭代,是混動賽道領跑者。
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奇瑞汽車營銷公司總經理、捷途汽車總經理李學用介紹說,超級混動平臺融合奇瑞在多個技術領域的領先實力,是奇瑞融合中國汽車智能制造的“中國智慧”。奇瑞打造的第三代混動科技——鯤鵬超性能電混C-DM,全域高性能,持續高節能,是對現有“技術圍城”進行的全方位創新突破,并且,20+款混動產品陸續推出標志著奇瑞全面邁入電混黃金時代?;靹蛹夹g,你永遠可以相信奇瑞!
奇瑞第三代混動科技——鯤鵬超性能電混C-DM由電混專用發動機、電混專用變速箱、電混專用電池管理系統構成。其中,搭載的第五代ACTECO 1.5TGDI 高效混動專用發動機功率可達115kW,最大扭矩220N·m,是中國市場最高效的混動發動機;同時,三擋超級電混DHT變速箱,在“雙電機驅動+3擋DHT”模式的賦能下,其最高傳動效率>97.6%,輪端輸出扭矩可達4000N·m,可實現全速段動力強輸出。
第三代混動科技動力澎湃,百公里加速僅需4.26s,讓用戶自由應對各種工況,盡情體驗駕駛***;在高速路況時,依然可保持加速性能,從90km/h加速到120km/h只需要3.6s,讓用戶高速超車和避讓更輕松、更安全。
混動等于節能。奇瑞鯤鵬超性能電混C-DM不僅性能超強,在節能方面表現也十分卓越。其電混專用發動機具備深度米勒循環、第四代i-HEC智效燃燒系統、HTC高效增壓系統、i-LS智能潤滑系統、i-HTM智能熱管理系統、HiDS高稀釋系統六大核心技術,使其最大熱效率大于44.5%,百公里虧電油耗最低達4.2L,極致發揮每滴油、每度電的價值,具有超級經濟性。同時,超過1400km的超級續航更是可徹底消除用戶的里程焦慮。
在活動現場,首次搭載鯤鵬超性能電混C-DM的全新混動車型——星途瑤光、奇瑞瑞虎 9、TJ-1 以及捷途旅行者同臺亮相。其中,捷途旅行者以硬核造型設計、XWD智能四驅、20+旅行生態產品等核心價值,主打自由、舒適的出行體驗,致力于打造用戶探索未知邊界的最佳旅伴,不僅如此,2023年捷途將全面發力混動市場,除旅行者外,現有的捷途X70系、X90系產品也會同步迭代混動產品,并于2024年實現全面新能源化。
在新一輪的技術革命和產業變局中,中國品牌汽車也迎來了換道超越的機會。奇瑞將錨定發展坐標,把握時代賦予中國汽車產業的機遇和責任,以領跑之勢走在新能源汽車方陣前列,打造具有全球市場競爭力的新能源品牌,為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注入更強自信。
奇瑞發展史:小草房闖出自主老大,為何越走越穩?
奇瑞,一個在中國幾乎人盡皆知的自主品牌,從名不正言不順造車的艱苦歲月,到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野蠻生長,謀求升級的躊躇,再到放慢追逐銷量的腳步回歸理性。它的成長,是自主品牌成長的縮影,也是中國汽車工業由“代工”走向自主的發展之路。在那個外資品牌高高在上,只找代工不輸入技術的時代,奇瑞的出現拉低了汽車走進中國家庭的準入門檻,也促進了配套市場的繁榮。可是,這些年奇瑞也犯過一些錯,它的成長也許不如外界期望的那么快,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回望過去,看看奇瑞走過的路,感受它一路陪伴中國汽車走來的歷程。
艱苦歲月(1992-2000年)
1991年安徽發生洪災,在災后重建中有一家村辦工廠,用原始的生產設備一年造了幾百輛車,創造了1個多億的產值,引起當時經濟落后的蕪湖***的注意,由此產生了造汽車的念頭。但是,在那個計劃經濟時代,沒有“準生證”,造車談何容易?更何況他們是要人沒人,要錢沒錢的。蕪湖碾轉找到了時任一汽董事長的安徽老鄉,托對方助力啟動造車事業。
1993年,經過多方努力,一汽與蕪湖合作成立一汽揚子汽車底盤廠,選址蕪湖。至此,蕪湖心心念念的造車,可算開了個頭。然而,事情還是沒有如愿發展,兩年后的1995年,由于經營不善,一汽退出了與蕪湖的合作,選擇自己獨立經營一汽揚子。
1995年,蕪湖轉而決定單干,從挖人開始。1996年,時任車間主任的尹同躍帶著幾個人辭別“三大”之一的一汽集團,來到什么都沒有的蕪湖,就是想“創造中國人自己的汽車品牌”。他們得到的第一筆錢是30萬元,為了省錢,窩在廢棄工廠的茅草房里籌劃起了第一代車型,冬冷夏熱,這就是后來奇瑞老講的“小草房”。參與這段初期創業的8個人,后來在奇瑞被稱為“八大金剛”。
1997年,在安徽省和蕪湖市***的牽頭下,安徽汽車零部件工業公司正式成立,注冊資本17.52億元。為了解決缺技術的問題,這家創業公司首先想到去買,幾翻波折后,奇瑞從英國威爾士買到福特汽車的二手發動機生產線,花費2980萬美元。同年10月,發動機廠房破土。
可是,奇瑞花巨資買來的“技術”,歪果人并不想“授人以漁”,來安裝生產線的外國工程師一再拖延。尹同躍認清時勢,決定自己人上,結果花了13個半月才完成安裝調試。與此同時,1998年3月,整車全工藝工廠動工,產能5萬輛,底盤開發和車身設計分頭籌劃。
他們要解決的問題很多,都很難,但最難還是“準生證”的問題。1994年發改委定下汽車工業重點發展“三大三小”的基本方針,除此之外的廠家很難進入新車目錄,也就不具備全國銷售的資格。此時立志造車的奇瑞,也為進入目錄頭疼不已。
1999年5月,第一臺發動機下線并一次點火成功;9月通過產品鑒定。
1999年12月,安徽汽車零部件工業公司的首輛轎車下線,后來定名風云。因為參與初創的人員背景關系,這臺轎車底盤模仿了當時的老三樣捷達,而車身設計模仿了和捷達同平臺的西雅特TOLEDO,模具請臺灣福臻實業代工。
轉眼2000年,車造出來了,可是只能在蕪湖市當出租車,無法賣到全國。為此,奇瑞又是想盡辦法,最后終于搭上了上汽集團,出讓20%股份換來了一個目錄。鮮有人知的是,這一年奇瑞還收獲了一支來自二汽的技術團隊,他們的加入,加速了奇瑞的第二代產品開發。
編輯說:奇瑞的初創時期,就是“拿來主義”東拼西湊,但在那時的中國,就算這樣造出一輛車,也是拼盡全力。
上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10多年,中國經濟一定程度上得到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對汽車需求日益提升,催生“造車新勢力”,不僅奇瑞,長城、吉利也是醞釀于這一時期。有人嗅到了巨大的商機,有人懷抱造車理想,他們在那個物質基礎并不好的艱苦歲月,全身心投入,推進大國汽車緩慢前行。
要知道,從84年首家合資工廠開工起,已經過去10年,“以市場換技術”的設想對汽車工業發展推進還是太慢,國外老舊的車型拿來生產,還賣到20多萬的天價,這不符合人民的需求。奇瑞們在做的事情,符合時代的要求。
現在,有些人愛說日本的汽車也是從模仿起家,但很快走出了自己的道路,走上了世界,得到了認可,水平也是真高。但同樣在模仿中起家的中國品牌,經過這么多年發展,仍然和人家有老大差距。我想他們大概忽略了一些重要因素,中國過去二百余年錯過工業和科學發展進程,新中國成立后雖然逐步解決了人民溫飽,經濟也得到發展,工業基礎、科學體系、人才儲備卻仍然遠遠落后,更何況經歷過文化大革命的摧殘。說個不恰當的比喻,博士的孩子和農民的孩子去讀書,那起點能一樣嗎?
但我不是說,奇瑞過去這20年就一路高歌猛進,他們有過崢嶸歲月,也走過彎路,我們接著往下說。
野蠻生長(2001-2003年)
2001年,風云頂著“上汽奇瑞”的尾標,開啟了奇瑞賣車的里程,售價8.8萬元,和當時炙手可熱的“老三樣”桑塔納、捷達,在尺寸、造型上相當,售價卻便宜三分之一。全年銷售2.8萬輛,給奇瑞帶來了20多億元的營收,盈利13億元。奇瑞嘗到了造車甜頭。
這一年,奇瑞還迎來了自己的“設計團隊”,前東風雪鐵龍的設計師沈浩杰帶著團隊來到蕪湖成立佳景公司,為奇瑞提供設計方案,這時他們開始籌備QQ的造型設計。
還是2001年,奇瑞“被動”迎來了首批出口業務。一位敘利亞商人在北京看到剛上市不久的風云,主動找到奇瑞想采購200臺風云出口銷售,尹同躍只同意賣給他10臺。誰想到,出口后來竟成了奇瑞的一大收入支柱。
2002年,奇瑞委托奧地利AVL公司開發從0.8-4.2L排量的多達18款發動機,派人前往學習,開始了汽車發動機技術和高端人才的原始積累。奇瑞認為,中國的汽車要發展,就必須打破技術壟斷,擁有核心技術產品開發能力。與此同時,風云在市場上持續熱銷,全年銷售5萬輛,銷售額40多億,躋身國內轎車八強。
2003年,奇瑞迎來了事業發展的階段性高光時刻,實現銷量輛,出口1000輛,打破中國汽車零出口。收入節節攀升的奇瑞,開始在多個領域提升能力。2月,簽約伊朗SKT公司,首個海外全工藝工廠技術轉讓敲定,年產能3萬臺;3月,奇瑞發動機二廠開始籌建;5月,風云二代和QQ相繼上市;6月,奇瑞首款B級車東方之子上線;9月,奇瑞花數億元請意大利博通設計奇瑞A1車型。此時,奇瑞也開始組建汽車研究院,一期投資2.5億元。
同年,尹同躍在日本三菱考察、談判時,相中了一位現場管理專家,并趁去洗手間的時間拿到對方電話,回來之后請國際獵頭軟磨硬泡,將對方請來幫助奇瑞做質量管理。這個時期,奇瑞也在積極吸收來自通用、福特的國際人才,如后來任奇瑞乘用車工程研究院長的顧鐳。
這時,奇瑞3年的高歌猛進,讓上汽集團看紅了眼,后者于是尋求進一步投資。奇瑞當然不接受,雙方談崩,2003年9月,上汽宣布退出奇瑞。奇瑞也從此走上獨立之路,一年后,奇瑞進入發改委公告,獲得轎車生產資質,更名奇瑞汽車有限公司。
編輯說:2000年前后,合資品牌高高在上的傲慢態度,以及國內蓬勃發展的經濟帶來的市場需求,給了奇瑞這些自主品牌企業入場的機會。他們大多采用低價姿態實現原始積累。低價,成了新創自主品牌挖掘第一桶金的制勝法寶,但也形成了自主品牌低端、廉價的固有印象,成為他們至今無法擺脫的標簽。
奇瑞賺到第一桶金后,多次采用逆向外包,試圖在落后的工業基礎上,加速自身的技術積累和人才培養。這種方式,本質上還是拿來主義,只是比直接買來更好,相當于請個老師帶,實際上自己的實力還是不夠,這也是后來制約自主品牌發展的根本因素。
2001-2003年可以說是奇瑞發展史上的黃金時間,不管是銷量盈利的增長,還是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一切發展高歌猛進。然而,世事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當海面風平浪靜,也許正是風浪醞釀之時。2003年左右,在中國境內共成立了13家合資汽車企業,包括后來成長為百萬輛大廠的東風日產、北京現代和長安福特,合資車陸續投入對自主品牌生存空間造成一定擠壓。
對奇瑞來說,經過3年的高速發展之后,一些問題也浮出水面,比如下一年網絡上出現“奇瑞奇瑞,修車排隊”傳言,對奇瑞銷售造成一定影響,東方之子和旗云被迫停產。各種原因,導致奇瑞進入了邊發展邊調整的階段。
邊調整邊發展(2004-2007年)
2004年,奇瑞成立以來銷量首次出現下滑,全年僅銷售整車8萬多輛,同比小幅度下降,相比之下當年中國汽車市場實現了15%的增長率。究其原因,奇瑞連續遭遇“黑天鵝”事件:年初,全國媒體炮轟原奇瑞董事長詹夏來為“紅頂商人”,詹夏來辭職;同時,通用集團子公司的韓國大宇起訴東方之子和QQ“侵犯知識產權”,受此影響東方之子于3月被撤銷“***”指定用車資格;這時,網絡上“奇瑞奇瑞,修車排隊”傳言四起,經過3年的使用期,質量問題集中爆發;銷量不好遇上了信貸收縮,全年盈利由3年前年13億,下降為1.88億元。剛剛接手奇瑞董事長的尹同躍,覺得2004年是“無比糟糕的”一年。
痛定思痛,奇瑞開始“天天上課,每天都像在考試”,學會了如何進行財務控制、投資分析、風險管理等基礎性的操作知識。其實這一年也不盡是壞消息,6月,奇瑞和全球最大的車身、底盤供應商美國塔奧公司合資成立塔奧(蕪湖),開始在蕪湖建立配套零部件產業群。隨后幾年間,包括江森自控、德爾福、PPG集團、??肆置梨谠趦鹊牡绕髽I相繼落戶蕪湖。
進入2005年,奇瑞的挑戰仍然不斷。韓國通用大宇汽車和技術公司,狀告QQ抄襲,要求賠償7500萬元,沒收相關非法收入,并停止銷售QQ;騰訊也找上了門,告QQ商標侵權;同年,奇瑞召回了輛汽車;而奇瑞給予厚望的瑞虎SUV上市,在長城哈弗、雙環CEO、陸豐X6等對手的沖擊下,市場反應冷清。
然而,2005年奇瑞卻達到了18.9萬輛的銷量,同比增長118%。其實,奇瑞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做了很多事情。首先,調整營銷模式,為了激勵經銷商深挖市場潛能,在部分城市試行銷售渠道分網,取得很好效果;其次,是貫穿全年的全線產品大幅降價,QQ降穿3萬,賣2.98萬,東方之子最高降2.7萬,降幅達15.7%,在合資和自主“互相傷害”的同時,奇瑞這一年單車利潤降到了502元,表面銷量大漲,盈利卻跌至9500萬元;此外,奇瑞開始運用營銷手段助推銷售,QQ汽車文化節在全國吸引了15萬粉絲參與。
同時,奇瑞也沒有停下發展核心技術。2005年3月,奇瑞投資超過30億元的第二發動機工廠投產,主要生產ACTECO系列發動機。奇瑞認為該系列將自主發動機研發水平與世界先進水理的差距縮短了30年。次年,ACTECO發動機為奇瑞贏得兩家歐洲企業的發動機訂單,其中一家為菲亞特,另一家一次下了8萬臺的訂單。在此基礎上,奇瑞ACTECO現在已推出第三代產品,熱效率達到37.1%。
2006年,奇瑞實現了30.5萬輛銷量,出口汽車5萬輛,繼續當出口老大。國內資深汽車人擔憂奇瑞走得太快,尹同躍說:“多生幾個孩子去打架,才能打贏?!边@一年奇瑞投放6款新車,包括奇瑞A5、QQ三廂QQ6,以及首款MPV車型奇瑞V5,后來銷量不好,改名東方之子Cross。
但是主銷車型仍是QQ等低價產品,亟需提高新品的市場認可度,奇瑞嘗試調整命名方式來改善認知,奇瑞A5尾標為A520,代表A級車,系列排在第5,2.0L排量,搭載的是ACTECO2.0L發動機。這一年,奇瑞將“生產一致性”確定為質保部門的全面重點基礎工作之一,避免再次爆發質量問題。
在“多生孩子”原則下,奇瑞開始了橫向發展。2006年4月,奇瑞收購一汽揚子,更名“奇瑞商用車”,獲得商用車市場準入資格,推出開瑞品牌,開始發展多品牌。開瑞參考了大眾的開迪,以5.58-6.08萬的低價殺入市場,差不多將進入乘用車的步驟如法泡制。
2007年,奇瑞沒有放慢發展的腳步,提出39.3萬輛的目標,最終實現銷量38.1萬輛,增幅24.8%。8月,奇瑞累計生產100萬輛汽車,結束擴大國內市場份額階段,進入“打造自主國際名牌”階段,尹同躍要求“放慢擴張腳步、提升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但是,這一年推向市場的產品仍然是QQ6這樣的產品,那臺“顛覆形象之作”奇瑞A3才僅僅是亮相。
坊間對奇瑞盈利提出質疑,傳2006年奇瑞虧損達7億元,并列舉出奇瑞在銀行還有16億商業貸款為證。由于奇瑞不是上市公司,沒有公開披露財務信息,傳言虧損的問題始終纏繞著它。對此,尹同躍說:“奇瑞董事會是不允許有虧損的。奇瑞沒有虧損,什么時候我下課了,那就說明奇瑞虧損了。”
編輯說:從“初生牛犢不怕虎”,到100萬輛達成,奇瑞十年的成長之路是打雞血的,也是磕磕絆絆的,邊發展邊學習邊調整是常態。幸運的是,背靠井噴中的中國汽車市場,雖然過程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奇瑞還是得到了很多試錯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