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兩位知情人士泄漏,中國汽車制造商吉利旗下上流電動汽車品牌極氪曾經重啟了在紐約初次地下募股(IPO)以籌資至少5億美元的方案。
去年11月,路透社曾征引信息人士的話報道稱,因為投資者對該公司的估值預期與其自身預期不婚配,極氪暫停了籌資約5億美元的上市方案。據報道,該買賣被放置的另一個要素是過后世界金融市場狀況不穩固。
如今,信息人士對路透社泄漏,極氪正在就IPO與潛在投資者啟動非買賣路演。
針對上述報道,極氪在回應路透社的申明中示意:公司已向美國證券買賣委員會提交了地下文件,并正在啟動預備上班,去年11月,極氪曾經向美國監管機構提交了招股說明書。
Dealogic的數據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有六家中國公司在美國啟動了IPO,共籌資4,690萬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4.28億美元,這是自2017年終以來最低迷的第一季度。極氪目前的潛在IPO規模為至少5億美元,低于該公司此前設定的逾10億美元的指標。
日前,極氪汽車發布,往年3月交付新車13,012輛,同比增長95%,1-3月交付量同比增長117%。依照布局,極氪2024年銷量指標為23萬輛,是2023年交付量的兩倍。經過新增車型,拓寬海外市場,成功低價值產品進口,在銷量優化、毛利下跌的前提下,極氪力爭成功扭虧為盈的指標。
以后,極氪還在踴躍推動世界化步調。到2024年,極氪將在歐洲市場的籠罩范疇擴展至6個國度,到2025年進一步進入8個國度,并在2026年成功對西歐大局部外圍國度的籠罩。
又一獨角獸悄悄赴美IPO!估值50億美元,L2L4全都要
盈利才是王道
作者|王磊 曹婷婷
一家赴美上市的獨角獸即將誕生。
彭博社剛剛曝出消息,文遠知行已在秘密啟動IPO,在美國提交首次公開募股(IPO)的申請,計劃最多融資5億美元。
目前這家自動駕駛公司正在和顧問合作,最早可能會在今年上半年上市。
作為擁有最大規模自動駕駛車隊的自動駕駛新星,文遠知行在最近兩年加速融資,去年8月就被曝出過有上市意向,當時文遠知行的回應是不予置評。
去年11月文遠知行完成新一輪融資,由國開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領投,融資之后的估值超50億美元。
不過,此次上市也面臨不確定性,知情人士稱,具體IPO事宜包括規模和時間規劃在內的細節可能會發生變化。
李開復曾爆贊
成立于 2017 年的文遠知行,全球總部位于廣州,在北京、上海、深圳及美國舊金山等都設有分部,是一家定位L4級別的自動駕駛公司。
雖然成立時間不長,但業務覆蓋廣泛,涉及智慧出行、隨需公交、智慧物流、智慧環衛以及高階智能駕駛等多個場景。
在營收方面,文遠知行已有數億元的營收規模,其中與博世聯手研發的高階智能駕駛解決方案,預計在2023年量產上市,這也是目前中國訂單金額最大的L2+/L3商業訂單之一。
文遠知行發展到如此規模,和其創始人有很大關系。
韓旭,在成立文遠知行之前,他是密蘇里大學終身教授,主要在計算機工程領域。
他是一個頗有遠見的學術型創業者,在2014年,網絡的無人駕駛項目剛啟動一年左右,韓旭給當時的網絡首席科學家寫了一封信,隨后加入了網絡北美研究院。
兩年后,網絡決定重點布局自動駕駛,韓旭成為網絡自動駕駛事業部的首席科學家。
這時候的自動駕駛并沒有一個明確的前進方向,僅僅處于前期籌備階段。在2017年,谷歌旗下的Waymo推出 Robotaxi 也就是自動駕駛出租車的服務,自動駕駛行業才有了一些發展方向。
看到自動駕駛的未來之后,韓旭和網絡當時的自動駕駛事業部總經理王勁先后離開網絡,成立了景馳科技,這也是文遠知行的前身。不久后,王勁因涉嫌違反競業協議被網絡起訴,辭去CEO一職,這樣一來,作為聯合創始人的韓旭,接任CEO職位,景馳科技也正式改名為文遠知行。
也是在這個時候,文遠知行迎來了首輪融資,由啟明創投領投,華創資本、英偉達聯合投資,本輪融資達到5200萬美元。
2018年10月,文遠知行完成A輪融資,這次投資是由雷諾日產三菱聯盟Alliance RNM 戰略領投,這也是其在中國市場的第一次投資,值得注意的是,在當時的跟投名單中,還看到了小鵬汽車CEO何小鵬的身影。
文遠知行受到如此關注,與其業務能力有直接關系。
在2017年6月,文遠知行拿下加州路測牌照,年末便宣布將從硅谷遷回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并建立全球總部。并宣布在2018年第一季度起,全球量產500-1000輛無人駕駛車。
因此當時的A輪融資,也是文遠知行打通上下游的重要一環。
從B輪融資開始,文遠知行得到的關注越來越多,在2021年,文遠知行完成B輪融資,總融資達到3.1億美元,宇通集團為戰略領投方。
宇通集團在B1輪融資中,對文遠知行完成了中國主機廠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最大單筆投資,此時的文遠知行正與宇通集團共同研發針對城市開放道路的全無人駕駛小巴,搭載的就是文遠知行自主研發的全棧式軟硬件解決方案。
多次投資文遠知行的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人工智能工程院院長李開復表示,文遠知行已經成為創新工場的第7家AI獨角獸,也堅信文遠知行成為“傳統產業+AI時代”世界級的無人駕駛企業。
據已披露信息,2022年文遠知行收獲三輪融資,總融資額超4億美元,在國內L4級自動駕駛企業中位列第一。截至目前,文遠知行已經吸金15億美元。
降維掙錢,殺入L2市場
去年叫做自動駕駛的資本寒冬一點也不為過,“自動駕駛第一股”圖森未來面臨大規模裁員,內部政變的危機;背靠福特大眾兩顆大樹的Argo AI解散倒閉;Waymo開啟成立十年以來的第一次裁員。
倒閉、裁員、估值縮水等問題仿佛幾盆冰水給這個熱門且燒錢的行業澆了透心涼。
也正是在2022年。當自動駕駛外部環境開始下行,高級別自動駕駛L4的發展路徑因商業化難度大、研發成本高而進入“望山跑死馬”的尷尬處境。
因為L4自動駕駛公司在商業化進程上的前景不明朗,所以一場L4自動駕駛企業發力L2的降維之旅輪番上演。
高級別自動駕駛L4“降維”到低級別輔助駕駛L2就很簡單嗎?
其實不然,L4與L2兩者之間還是存在著不小的差異。雙方針對的核心不同,技術要求也會不同,高級別自動駕駛的核心就是車,拿車當做司機,而輔助駕駛,不追求替代人類司機,而是為人類司機提供幫助。
重點關注的的場景也會有所不同,L4針對的是城市復雜道路,而L2級別主要針對的是高速場景,在算法上的要求不同。
目前L2輔助駕駛解決方案(ADAS)的市場,已經幾乎被博世、大陸、電裝和安波福這些Tier 1巨頭所壟斷,再加上從L2開始做起的漸進式自動駕駛路線的創業公司打下的基礎,其實留給L4企業的機會并不多。
作為新玩家參與本就是紅海的市場,L4企業的降維之路并不會特別順利。
文遠知行創始人兼CEO韓旭在朋友圈表示“文遠知行的現金儲備足夠公司在沒有任何收入的情況下支撐6~7年?!边@意味著文遠知行的資金有保障,可是換一個層面想,背后的資本會沒有盈利的情況下去等待7年嗎?
所以韓旭還提出了,文遠知行需要在兩三年之內找到一個盈利點。
由于L2+級別的駕駛場景涉及了大量城市NOA能力的需求,這已經與Robotaxi場景非常接近,而且L2+級別以上的也已經搭載了域控制器和算法平臺,這讓L4公司看到了市場機遇。
讓文遠知行迎來L4與L2交匯的契機,是來自博世的青睞。
2022年5月25日,自動駕駛技術公司文遠知行(WeRide)宣布獲得博世集團戰略投資,雙方將聯合研發L2-L3級高階輔助駕駛系統方案。這也是全球首個跨國汽車Tire 1巨頭與L4自動駕駛企業的戰略合作。
在此次合作中,文遠知行主要提供軟件算法,博世則主要負責智能駕駛方案的工程化與量產化,預計2023年規?;慨aL2+/L3高階智能駕駛產品,屆時將銷售給車企。
博世則看重了文遠知行的自動駕駛通用技術平臺WeRide ONE在軟件系統上的能力突出,可以幫助博世完成軟件開發。
去年11月,博世宣布其與文遠知行合作的L2+級高階輔助駕駛項目已獲首個客戶定點。
可以說這是文遠知行發展過程中的一重大里程碑,從最開始的All in L4,到降維兼顧L2-L3高階智能駕駛方案,后者的市場需求蓬勃,而且落地容易,更早的實現量產商業化,形成一定的造血能力。
L4公司降維做L2,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文遠知行并不孤單,甚至還算“晚輩”了。最早一批降維做L2方案的自動駕駛公司已經嘗到了甜頭。
比如宏景智駕,作為轉型較早的一家,成立之初,宏景智駕也是定位L4。后來在L4落地無望后直接轉向了L2+的量產方案。
宏景智駕CEO劉飛龍曾表示,公司已推出包含L2、L2+、L3在內的完整產品線,服務客戶包括理想、長城、上汽、比亞迪等,2022年上半年的訂單額已達4.9億元,預計2022年實際營收將超2億元。
除此之外,還有原本聚焦在無人駕駛小巴賽道的輕舟智航,在2022年5月發布前裝量產輔助駕駛解決方案 DBQ V4,很明顯,那就是想上車,早點落地實現商業化。
2023年1月11日,小馬智行宣布智能駕駛業務產品線成立獨立事業部POV(Personally Owned Vehicles),推出智駕軟件品牌“小馬識途”,并且已經拿下車企訂單。
當監管和政策迎來一個關鍵節點,高級別自動駕駛勢必迎來厚積薄發。
為上市鋪路?理想汽車股權再次變動
日前,我們從天眼查信息查詢得知,理想汽車的運營主體北京車和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新增11條股權出質信息,11位股東全部出質股權,質權人為北京羅克維爾斯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北京羅克維爾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12月,注冊資本為10億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理想汽車創始人兼CEO李想,由LeadingIdealHKLimited全資控股。
回顧:理想汽車股權結構調整
自2019年下半年至今,理想汽車開啟了多輪股權結構和注冊資本調整,疑是搭建VIE架構,為上市鋪路。
2019年8月,理想汽車股東、上市公司利歐股份發布公告稱,理想汽車擬搭建VIE架構并實施相關重組。重組完成后,理想汽車股東將通過持有開曼公司(LeadingIdealInc.)的股份,間接持有理想汽車及其附屬公司權益。
2019年12月13日,北京車和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注冊資本由9.15億元變更為約6.83億元,同時藍馳創投、梅花創投等多位股東退出。
2020年1月,據路透社報道,理想汽車已申請在美國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計劃籌資至少5億美元,最早于2020年上半年上市。
2020年2月和3月,北京車和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注冊資本從約6.83億元增至約7.25億元,同時股東信息發生變更。
在5月13日,理想汽車主體北京車和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發生多項工商變更:其注冊資本從約7.3億元減少至約4.3億元,降幅達到40.2%;趙天旸、趙永、王華東退出董事行列;共有18位投資人退出,包括中金資本的廈門市海絲啟盟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等。此外,企業類型由其他有限責任公司,變更為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對此,理想汽車相關負責人回應稱:“公司在優化整體組織架構?!?另外,根據6月24日報道,理想汽車即將獲得5.5億美元D輪融資,其中美團點評領投5億美元,李想跟投3000萬元,投后估值達到40.5億美元。利歐股份對此回復稱“相關交易正在進行中”,證實了此次融資的真實性。
中汽終端零售數據顯示,2020年1-5月理想ONE的銷量為7775輛,在中國新能源中大型SUV市場中排名第一。
加碼擴
得益于銷量的提升,理想汽車CEO李想接受采訪時表示,理想汽車原計劃劃今年新增20家門店,目前改為全年新開60家門店(為原計劃3倍)。
李想表示,一個城市有沒有理想汽車門店,市場占有率將會相差8倍。同時,他認為一旦對手獲得競爭優勢,對手會拿走最好的資源,供應商的資源、用戶的資源、媒體的資源、渠道的資源。
對于理想汽車來說,零售中心僅僅負責產品展示,維修和保養服務均交給遠離市區的維修中心來完成。據官方介紹,理想體驗中心的平效比要優于蘋果的AppleStore,產品展示效率驚人地高。甚至,他們將零售中心的員工稱為“產品專家”,他們更注重于為客戶講解產品本身,這點和AppleStore更加相像。
小鵬汽車宣布C+輪近5億美元融資 IPO臨門一腳?
這一刻,造車新勢力的幸福都是相似的。
7月20日,小鵬汽車宣布完成簽署由Aspex、Coatue、高瓴資本和紅杉中國等知名投資機構參與的C+輪融資,融資金額近5億美元。車市寒冬中,小鵬汽車的融資讓市場對造車新勢力再次“另眼相看”。
之所以說另眼相看,是因為就在不久前拜騰汽車、博郡汽車和賽麟汽車相繼因為資金問題,紛紛處于停擺狀態,能否回血看似渺茫。除了這三家,還有像奇點汽車、天際汽車等尚未量產車入市的新勢力,讓人堪憂。造車本不易,還趕上疫情與車市下行的壓力,且不說市場是否留給其生長空間,能否找到續命錢都是生死考驗。
去年,美團創始人王興就在社交網絡上評論“未來造車新勢力僅能存活3家,分別是理想蔚來小鵬”。作為理想汽車的投資人,王興此言并非聳聽。短短半年不到,看似一語成讖。
在王興說這句話之前,投資了4億美元。6月,美團再次加持5億美元。幾乎就在加持的前夜,李想和他的理想汽車已經在華爾街等待敲鐘,據說這個月底就會掛牌。雖然企業對此不予置評,但理想汽車缺席同期舉行的成都車展卻是事實。二者是否有巧合呢?
對于增資原因,小鵬汽車給到的說法是:本次C+輪融資的成功簽署,充分體現了投資者對小鵬汽車的戰略、市場定位及其作為中國智能電動汽車領跑者的長期愿景充滿信心。
我們再來審視一下小鵬汽車的“初心”,這是一家中國領先的智能電動汽車設計、開發及制造商,致力于通過科技和數據驅動智能電動汽車的變革,引領未來出行方式。智能汽車的賽道一直是小鵬汽車的堅持,第一款純電智能SUV小鵬G3于2018年12月推出,今年4月推出第二款純電智能轎跑小鵬P7。為了保持領跑者優勢,公司在廣州、北京、上海、美國硅谷和圣地亞哥設有研發機構,企業的研發人員占比一直保持的60%左右。
在去年底公布的一組數據中,小鵬汽車的專利數和占比都足以說明這是一家“重研發”的汽車公司,甚至讓人懷疑如此大規模的投入研發,是否會影響市場化節奏。
沒想到,小鵬汽車在受新冠疫情影響而充滿挑戰的過去半年里,實現多個企業里程碑事件,包括今年4月成功推出第二款智能轎跑小鵬P7,同時擁有自主生產能力的小鵬汽車肇慶智能工廠,在今年5月獲得生產資質。從銷量上看,小鵬汽車也穩坐造車新勢力頭部位置。
王興是在敲鐘前夜增購了一張票,這不得不讓人聯想此次小鵬汽車融資5億美元是否也到了沖刺IPO階段。
梳理小鵬汽車融資信息,網上有多個版本。從官方數據中我們可以發現,在其B+輪融完成后,小鵬汽車累計融資額近100億元。如果算上C輪的4億美元、C+輪的近5億美元,目前小鵬汽車的融資額度大約在160億元左右。(如果加上此前C輪獲得的信用額度,小鵬汽車的融資額度應該在200億規模。)
公開信息顯示,理想汽車目前累計融資大約在21.25億美元,近150億元。如果算上此前“流產”的微型電動車項目,理想汽車也是兩款車型,一個工廠。從融資、產品、工廠、上市等節奏來看,二者也都非常合拍。
小鵬汽車稱,為中國快速增長且崇尚科技的龐大中端消費者群體提供智能電動車體驗。從定位上看,小鵬汽車的“中端”與特斯拉雖有差異,但智能電動的內核是高度一致的,這仿佛也讓資本市場看到了小鵬汽車的市場前景,畢竟就在前不久特斯拉目前市值已經超越了豐田、大眾和本田之和。另一家中國新勢力蔚來汽車,股價也從3月觸底的2.1美元增長到7月最高的16.4美元。此時,對于等待5年之久的資本來說,可能是一個圍獵的好時機。
也就在今天,一品君還得知另兩家造車新勢力也在IPO路上,只不過沖擊的是科創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