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1238.SH,以下簡稱廣汽集團)召開了2023年度的業績說明會。在會上,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披露了一些信息。據馮興亞介紹,廣汽埃安目前已經累計完成融資超過200億元,這使得廣汽埃安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擁有了上下游戰略性產業資源的優勢。這個優勢將為其新產品開發、新一代電池、電驅研發及產業化建設、智能駕駛、智能座艙以及產能保證等核心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布局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如果在未來有進一步的融資需求,廣汽集團將按照規定進行決策和披露。
僅用時4年零8個月,廣汽埃安成全球最快破百萬汽車品牌
一家車企從投產到達成百萬銷量需要多長時間?
比亞迪用了13年,特斯拉用了12年,上汽通用五菱用了5年,而廣汽埃安給出的的答案是:4年零8個月。
12月28日上午,一輛昊鉑HT整車從廣汽埃安智能生態工廠總裝車間緩緩下線,標志著廣汽埃安迎來了100萬輛的新里程碑,不僅成為全球最快破百萬的純電品牌和新能源品牌,同時也是全球最快破百萬的汽車品牌。
埃安確實是從傳統車企走出的最成功的新能源品牌之一。
今年初,埃安定下的2023年銷售目標是保50萬輛爭60萬輛。1至11月,埃安累計銷量臺,同比增長達80%??雌饋?,完成50萬輛的目標問題不大。
作為廣汽埃安第100萬輛下線和精英家庭首選的車型代表,熱銷的昊鉑HT或將成為主力,開啟埃安下一個百萬新征程。
能夠在短短的時間內取得如此“高速+高質量”的發展,并不出奇?;仡櫚0策@四年多的發展之路,埃安每一步都走得果敢且踏實----
拒絕投機取巧“油改電”、堅持原生純電平臺,不僅平臺自己研發,智能化座艙和高階輔助駕駛自己研發,就連絕大多數整車廠友商不敢碰、不去下苦力的動力電池的電芯領域,廣汽埃安也久久為功硬生生搞出了自己的電芯和電池。
在百萬體量規模驅動下,我們相信,今后廣汽埃安在智能網聯新能源核心技術方面還會迎來指數級的迭代進化。尤其是隨著AI大模型智能座艙、固態電池、L4級智能駕駛等領先技術的陸續實現,埃安許諾給消費者的綠色智慧出行體驗也許就近在眼前了。
本月,因湃電池智能生態工廠正式竣工投產,標志著廣汽埃安已全面打通上游原材料、研發、制造、電池回收及梯次利用在內的能源生態產業鏈布局,是行業唯一形成能源生態閉環的車企,同時也是全球極少數實現電池全棧自研自產的主機廠。再加上全棧自研的AION LX L4 Robotaxi無人駕駛車已進入車規級前裝測試狀態,廣汽埃安在智能出行領域同樣處于行業領先水平。逐步構建起的生態壁壘,將助力廣汽埃安以百萬體量持續引領行業的“產品+生態”競爭。
目前,廣汽埃安已擁有“AION埃安+Hyper昊鉑”的雙品牌矩陣,品牌全面向上蓄勢待發。高端豪華品牌昊鉑的發力,正助力廣汽埃安盈利水平不斷提升。在全球出海戰略的助力下,廣汽埃安將憑借在全世界都受歡迎的領先產品,從現在的銷量引領進入到盈利引領的新階段,開啟更大的爆發式增長。
實際上,埃安今年在二季度開始就已實現盈利,甚至還帶動了廣汽集團Q3的業績增長。
一位投資人表示,廣汽埃安的崛起源自多重因素。一方面,相較于蔚小理等造車新勢力,廣汽集團擁有深厚的產業資源和歷史積淀。另一方面,現階段電動車技術逐漸成熟,埃安不用投入太多技術研發,就可以輕裝上陣,集中將資源與實力投向最后一公里的市場與運營上。
不過,伴隨最新一輪融資落地,廣汽埃安也正在加速補課。近期,廣汽埃安宣布完成A輪融資,本輪引入53名投資者,對外釋放17.72%股權,融資金額為182.94億元,按此估算,整體估值超過千億,而根據埃安方面介紹,本輪資金將重點用于電池、電驅、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核心技術。
8月新勢力榜:小鵬結束11連跌,五家破萬!月銷2萬成基準
在小鵬、蔚來連續放出大招之后,8月的新造車企業陣營又出現了變化。在新勢力陣營,月銷量排名基本沒有變動,但各家的銷量規模變化很大。其中,理想依舊以3萬+的銷量領跑,而蔚來接近兩萬回到第二的位置。另外,零跑、小鵬和哪吒以1萬+的交付量分別位列第3到第5。其中,小鵬的回血算是意料之中,但是回血的速度低于外界預期。
新勢力中,其他品牌包括問界、合創、高合等月銷量都在萬輛以下,甚至距離萬輛還有很長距離。這使得新勢力出現涇渭分明的規模差異。在下半年,處于前列的5家車企都有了月銷2萬的目標,但是處在后排的車企還需要繼續尋找市場擺脫目前的規模難題。
說到規模,傳統車企的新品牌倒是有不少看點。埃安繼續挺進,交付量首次站在了5萬輛之上,而“潛力股”深藍和極氪兩家競爭陷入膠著狀態。嵐圖實現站上新臺階,銷量突破4,000大關。另外,諸如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一汽豐田等電動車都在發力之中。上汽大眾ID.3繼續突破萬輛的月銷量,而上汽通用在E5、E4的幫助下電動車月銷量突破了1萬。而最令人意外的是,一汽豐田bZ3在8月的銷量突破5,000臺,達到5,800臺。
相對于新品牌,傳統車企不管是新品牌還是合資的電動車,在找對方法之后,上量來的特別快。這也是傳統車企在技術、渠道和品牌上的優勢所在。從這幾個月來看,傳統車企的反攻力度正在逐步強化。毫無疑問,新能源汽車的格局在發生迅速的變化,這在后續幾個月,明年將更加具有沖擊力。
新勢力:下半年三家月銷過兩萬?
新勢力第一的還是理汽車。在8月份,理想交付新車34,914輛,同比增長663.8%,環比增長2.28%,連續三個月月銷超3萬。其中,理想L系列L7、L8和L9三款車型月交付均突破萬輛。今年1-8月,理想汽車累計交付量已經達到 208,165 輛。理想8月份的表現與外界的預計的基本一致,受到產能限制環比的增長幅度并不算大。理想此前在二季度財報溝通會上曾表示,在四季度理想產能提升后,將實現4萬輛的交付目標。
但是,目前在新勢力中,理想是唯一沒有電動車的企業。
而跟在理想之后處于第二位的是蔚來。8月份,蔚來共交付新車19,329輛,同比增長81.0%,環比下降了5.54%。今年1-8月份,蔚來累計交付量為75,023輛,同比增長31.86%。蔚來計劃于在9月上市并交付全新升級的中型轎跑SUV EC6。至此,蔚來將完成基于NT2.0平臺的全部產品切換。蔚來董事長李斌相信,隨著蔚來8款產品全面進入高端純電市場,將更好滿足高端市場用戶的多樣化需求,并推動整體交付量的穩步增長。
按照三季度5.5萬輛至5.7萬輛的交付指引,預計9月份蔚來交付量在1.8萬-2萬輛之間。另外,蔚來目前發力銷售渠道和推動銷售能力提升。據李斌在此前的二季度財報溝通會議的發言,目前蔚來正在按照每個月3萬輛的月銷規模,來招聘銷售人員和擴張銷售網點,計劃9月底完成這一工作,10月份轉化為訂單的效能,隨著新產品和銷售渠道改革的就位,或許在四季度我們能看到蔚來銷量上的一個飛躍。
排在第三位的零跑。在8月份,零跑交付14,190輛新車,同比增長13.3%。其中,C11車系單月交付破萬,整體 C 系列車型交付占比超 85%。這種銷量結構優化或許與8月的降價有關。在剛剛過去的8月份,零跑對C系列部分高配車型價格下調1萬-2萬,這也吸引了不少用戶的選擇。今年1-8月累計交付量為73,027輛。
零跑最近也在籌劃大事。據悉,在9月4日開幕的慕尼黑國際車展上,零跑將公布品牌全球戰略,并發布首款全球化車型。據悉,這款車型定位中大型SUV,內部代號為B11。另外,在零跑發布四葉草架構后,一直有傳言稱歐洲汽車生產商Stellantis考慮與零跑汽車合作,但是該消息尚未得到官方證實。
而小鵬繼續位列第四。8月份,小鵬共交付新車13,690輛,同比增長43%,環比增長24%,這也是小鵬連續第二個月交付量破萬,也是銷量同比11連跌后首次轉正。其中,小鵬G6交付7,068輛,環比增長80%,累計交付突破1.1萬輛,成為小鵬銷量增長的又一個增長極。今年1-8月,小鵬累計交付量為66,133輛。
在此前的在二季度財報電話溝通上,小鵬汽車CEO何小鵬表示,G6訂單增長速度非常強勢,但是由于智能化相關的一些零部件上準備得不夠充分,導致G6 MAX版本交付等待存在挑戰。何小鵬表示,有信心隨著8-10月份產能的快速爬坡,在四季度,G6單一車型總交付量將過萬,整體交付量有望破2萬輛。
本月滑落到第五位置的哪吒汽車,在銷量也出現了回升之勢。8月份,哪吒全系交付12,103輛,環比增長25.56%,同比處于下滑。本月哪吒未對具體車型銷量以及海外銷量數據作出披露。在8月份,哪吒V的換代車型哪吒AYA正式上市,售價7.38-8.88萬元;同時2022款哪吒S汽車還推出“七夕放價”,最高降價4.9萬元,新車型的到來和限時降價或對哪吒當月銷量起到了提振的效果。今年1-8月,哪吒累計交付量為84,559輛。
另一方面,哪吒上市IPO也有了新動向。就在剛剛過去的8月29日,哪吒汽車宣布已完成總額為70億元的cross over輪融資,但是并未披露更多的交易信息。外界認為,此次哪吒完成cross over輪融資意味著其IPO進程進入了新階段。不知道從2020年就在謀求上市的哪吒,此次能否如愿“登陸”呢?
在前五之外,其他新勢力銷量都沒有超過萬輛。其中AITO問界在8月又再度加入了月初的交付量月報行列,位列第六。8月份,問界共交付新車5,018輛,同比下滑50%,問界7月交付更低,問界7月交付4,240輛,環比來看略有增長。在成都車展期間,新款問界M7展正式亮相并開啟預售,預售價格25.8萬元起。而據問界官方數據,截至8月31日訂單已經突破5,000,預計將在9月12日正式上市并開啟交付。隨著新款車型的到來,或許能夠助推9月問界銷量的提振。
創維汽車盡管市場聲量不大,但是銷量卻一直在逐步上升,屬于目前跨界造車中活得不錯的品牌。8月,創維汽車交付量為3,693輛。其中,海外出口 987臺,同比增長132.41%。這是該公司連續第三個月銷量超3000輛。據創維汽車官方消息,該公司即將在9月5日技術生態大會上發布 800V+4C高壓快充技術。
另外,合創汽車8月交付量為1,011臺,環比7月(1,647輛)下降了38.6%。目前,合創汽車旗下在售車型包括:合創Z03、合創A06以及合創007。合創汽車尚未公布具體車型銷量數據。可以推測的是,合創Z03或依然是當月主銷車型。作為合創品牌第四款新車型——合創V09已經開啟預訂,新車定位純電動中型MPV。據悉,新車將于今年第四季度上市。合創高層此前預計,到今年年底,合創汽車會有機會突破單月6,000輛的銷售成績。
高合汽車公布了其HiPhi Y銷量在1,021輛,這也是高合第一次進入月銷千輛的規模。這也是高合旗下這款車的首個交付月。但高合沒有公布整體月銷量。而截至發稿,威馬、天際、愛馳等造車新勢力暫未公布銷量。按照預估,下半年蔚來、小鵬、理想都表示月銷量要過兩萬,而零跑和哪吒也在朝著該方向努力,而今年月銷2萬將是新的分界線。
傳統車企新品牌:月銷過萬更多了
而傳統車企的新品牌這邊,處于第一的是廣汽埃安。8月終端交付量首次突破5萬輛,達52,057輛。據廣汽集團的半年報披露,廣汽埃安在6月、7月連續兩個月實現盈利。隨著銷量規模的持續擴大,廣汽埃有望將成為繼比亞迪和理想后,下一家能夠實現盈利的新能源品牌。據廣汽埃安方面稱,目前銷量已經受到生產能力的限制,今年銷售目標為55萬輛,規劃擴產。不過,埃安在海報中稱自己月銷5萬已經“封神”,這種營銷聽起來令人覺得有點可笑,畢竟月銷20萬+的比亞迪還沒發話。
在8月,長安旗下的深藍銷量反超了極氪,位列第二。8月份,深藍交付量為14,736輛,同比增長,環比增長22.87%。今年1-8月,在SL03和S7兩款車型的合力下,深藍累計交付量69,525輛。其中,深藍旗下第二款車型S7交付量增長迅速,其自6月30日開啟大規模交付,7月底累計交付量就達9,197輛,8月單月交付量直接突破10,039 輛,是最快交付量單月破萬的電動車型之一。S7的熱銷,也為深藍沖擊年銷20萬輛的目標注入信心。
而極氪8月份共交付車輛12,303輛,處于第三位。在8月,其銷量同比增長71.68%,環比微增2.19%,也創歷史新高。這也是極氪今年連續第三個月銷量破萬。這一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極氪001、極氪009和極氪X三款產品構成全新產品矩陣。
目前,極氪正在全力沖擊IPO。據8月25日證監會網站消息,極氪境外上市備案信息獲批,擬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并發行不超過9.26億股普通股。據媒體此前報道,極氪計劃在8月底與全球投資者會面,試水后者對其10億美元美國首次公開募股的興趣度。另外,隨著銷量規模的擴大,極氪毛利率也快速上升,今年上半年極氪毛利率為兩位數,達2022年毛利率的兩倍多。
在第四的是嵐圖,由于銷量增長幅度大,其在9月1日一大早就發布銷量,成為首個發布8月交付量的品牌。在8月份,嵐圖交付4,009臺,同比增長 65%,環比增長17%,這是嵐圖自品牌成立以來,首次站上月銷4,000輛的水平之上
廣汽埃安擴張版圖:內飾對標賓利 邁步A輪融資
臨近年底,廣汽埃安展開了一連串密集動作,在動力電池層面,繼發布彈匣電池、超倍速電池、海綿硅負極電池和A480超充樁后,廣汽埃安又打起了自研電池技術的主意。在自動駕駛層面,廣汽埃安聯合網絡發布了Apollo Moon AION LX前裝量產無人車。除此之外,廣汽埃安還有意 探索 氫燃料電池車。
顯而易見,廣汽埃安正加速在新能源領域勾勒出一個個美好的愿景,但愿景與實際仍有不小差距。依靠超充樁的超倍速電池仍舊受到基礎設施建設的制約,尚無在售車型搭載該款電池。而自研動力電池試制線僅代表廣汽埃安擁有自研電池的能力,并不意味著當前已經有電池進入量產階段。
日前,在第十九屆廣州國際車展上,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針對自研動力電池一事表示,廣汽埃安將堅持對外合作,但更重要的是合作+自研的雙軌并行,且廣汽埃安始終會抓住自主可控的核心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
飛速變動中的埃安已然成為廣汽集團未來發展的重點,此次車展前后,廣汽集團高層均對埃安混改給出一些回應,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曾表示,今年底前,廣汽埃安將實現A輪融資;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則表示,目前埃安混改的員工持股方案內部草案已完成,正在等待批準。
加速擴張版圖
近一個月以來,廣汽埃安在新能源各領域頻繁出招,在近期發布的《關于自研電池生產線建設項目的議案》公告中,為加快自研電池技術的產業化,儲備量產工藝技術,廣汽集團同意全資子公司廣汽埃安自研電池試制線建設項目方案的實施,項目計劃總投資3.36億元。
在古惠南的介紹中,廣汽研究院已經在五六年前著手研究電芯,而廣汽埃安混改之后,相應的技術將會轉移到廣汽埃安。同時,廣汽研究院已做好了磷酸鐵鋰、三元鋰電池以及半固態電池相應的技術儲備,接下來陸續要做的工作在于不斷迭代和加快產業化的提升。
在動力電池領域需要等待的同時,廣汽埃安也沒忘記自動駕駛領域。日前,廣汽埃安聯合網絡發布Apollo Moon AION LX前裝量產無人車,該車型采用“ANP-Robotaxi”架構,將L4級Robotaxi自動駕駛數據與L2+級輔助駕駛數據共生共享,可滿足Robotaxi運營需求。根據介紹,廣汽埃安今明兩年將聯合合作方投放超過千臺L4級別自動駕駛示范運營車輛。
直面缺芯困局
日前,在媒體報道中,曾慶洪表示由于芯片短缺,已經影響到廣汽集團 汽車 的正常生產。目前集團下屬整車企業不少 汽車 已經生產出來,但由于缺少芯片無法交付。僅廣汽埃安目前就有輛訂單無法按時交付。
在排產進行調整的同時,廣汽埃安還在擴建廠房。據廣汽埃安方面介紹,目前,廣汽埃安智能生態工廠每年產能10萬輛,由于用戶訂單量激增,產能利用率已超140%。面對新能源 汽車 市場的快速發展,為滿足用戶對埃安產品的需求,2022年初廣汽埃安將完成首個工廠20萬輛產能擴建,同時第二個20萬輛產能工廠也將在明年底建成投產,2023年將具備40萬輛年產能。而產能的擴建將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激增的訂單量。
此外,對于缺芯的問題,廣汽研究院發布的星靈電子電氣架構將起到一定的作用。相比分布式架構由53個電子控制單元組成,星靈架構將控制器減少約20個,算力提升50倍,線束縮短約40%。
翹首以盼的混改
曾慶洪此前也就廣汽埃安混改透露,已有不少機構前來廣汽接洽,愿意成為廣汽埃安的戰略投資者。按照計劃,今年底前,廣汽埃安將確定第一批戰略投資者,實現A輪融資。未來,廣汽埃安將在機制上“對標”特斯拉,保持技術競爭優勢。顯然,母公司的高層均對廣汽埃安的混改寄予厚望。
數據顯示,廣汽埃安10月終端銷量輛,同比增長112%,AION家族10月訂單量首次突破2萬輛,達到輛。車型方面,AION Y 10月單車訂單量突破萬輛,另外此次車展上,搭載了海綿硅負極片電池技術的AION LX Plus正式亮相,廣汽“智享旗艦電動概念轎跑”TIME也一同亮相,并計劃上市。
采訪的最后,古惠南還回應了廣汽埃安與華為合作造車一事。其表示,廣汽埃安與華為的合作,僅僅是利用華為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優勢,“作為一家IT公司,華為有它的優勢,我們會在這個領域跟它有相應的合作,但是更重要的是自主這條路,到2023年,我們搭載華為技術的車也會投放市場,但是大部分還是搭載我們自主研發技術的車,合作與自研雙軌并行?!?/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