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預計小米集團SU7的交付量4月將達5000至6000部,全年交付量約5.5萬至7萬臺。研報顯示,現時小米SU7的待交付時間長達6個月,如產能無法跟上需求,小米或會遇到與去年小鵬G6相似的增長問題。官方數據顯示,小米SU7開售5天時間,下大定(5000元)用戶達到10萬人,鎖單量已經超4萬單。小米SU7上市前,雷軍在接受央視新聞采訪時曾表達過對新車交付節奏的擔憂:我特別擔心,一上來不火,大家都不買。更擔心的是,如果大家都來買,這一等要一兩年,肯定會被罵慘。據悉,今年4月初,曾有多位小米汽車供應商向媒體透露,小米汽車已將2024年的全年產能需求提升至12萬輛。小米集團尚未對此消息置評?;ㄆ旃烙嬓∶?024年每賣一部SU7平均虧損6800元,整個造車業務合共虧損41億元。
雷軍稱小米汽車或將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產
雷軍稱小米汽車或將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產
雷軍稱小米汽車或將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產,小米在2021年3月份官宣造車,去年9月,小米汽車有限公司完成了工商注冊,雷軍稱小米汽車或將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產。
雷軍稱小米汽車或將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產1
日前,小米董事長兼CEO雷軍在小米投資者大會上宣布:“造車進展超過了預期,小米汽車預計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產。”
根據此前雷軍公布的小米汽車最新進展來看,公司已于去年9月1日在京完成注冊,首個工廠將落戶北京亦莊,項目將建設小米汽車總部基地和銷售總部、研發總部,將分兩期建設年產量30萬輛的整車工廠,其中一期和二期產能分別為15萬輛。首款車型預計2024年上半年量產。
在2021年3月30日,小米官方就宣布,小米汽車項目正式立項,并將投資100億進軍汽車市場。之前傳得沸沸揚揚的小米汽車項目終于塵埃落地。在3月30日晚的小米新品發布會上,雷軍透露小米早在1月15日就已經開始進行造車調研,并經過了75天85場業內拜訪溝通、與200多位汽車行業資深人士深入交流。
從小米官方此前的公告中可以看出,小米擬投資100億元人民幣成立一家全資子公司負責智能汽車業務,此前小米聯手長城造車的傳聞也不攻自破。而在未來10年,小米還將為智能電動汽車業務投資100億美元。同時小米集團首席執行官雷軍先生將兼任小米智能電動汽車業務的首席執行官。
雷軍表示,成立全資子公司的目的是拉通小米汽車與已有的小米生態,用高品質的電動汽車,讓全球用戶享受無所不在的智能生活。
隨著造車新勢力潮水趨于平靜,新勢力品牌不斷分化之時,傳統巨頭又開啟了新一輪的造車熱潮。包括傳統車企打造的嵐圖、智己、埃安等等,到網絡、富士康等跨界進入汽車產業,甚至國際上也出現了索尼、蘋果等造車新玩家。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小米造車反而成為了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
隨著汽車智能化趨勢的逐漸明晰,汽車融入萬物互聯的未來世界也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以小米手機為依托,小米智能音響為紐帶,小米電視、掃地機器人、智能插座等等,小米逐步打造出了國內市場上最成功的智能家居生態之一。而造車,無疑將會是小米生態中極有重量的一個新環節。
此前,雷軍曾參與了蔚來和小鵬汽車的融資,而小米聯合創始人和首席戰略官王川,傳聞稱經常出入理想汽車,可見小米對汽車的關注早已非一朝一夕。
王川此前掌舵的小米電視被認為是除小米手機之外最成功的產品之一,而目前傳聞,雷軍將作為1號人物直接督戰小米汽車,而王川是雷軍之后的小米造車2號人物,小米造車已經箭在弦上。
據媒體報道,小米在技術層面關注智能駕駛技術,尤其是芯片、激光雷達等。小米希望通過投資對汽車產業鏈進行了解,投資動作很可能先于造車項目浮出水面。
2021年9月1號,小米宣布汽車公司正式注冊,雷軍也在微博曬出部分團隊成員合照。
雷軍稱小米汽車或將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產2
小米造車有了新進展,據@手機中國消息,日前,小米京津分公司總經理羅寶君透露稱, 2022年第三季度就可以看到小米汽車的工程樣車了,并且表示“一定會突破大家想象” 。
小米在 2021年3月份官宣造車, 去年9月,小米汽車有限公司完成了工商注冊,注冊資本為100億元,公司法定代表人為雷軍,標志著備受關注的小米汽車迎來了關鍵性的里程碑。
2021年11月,小米汽車與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簽訂了有關合作協議,正式落戶在北京經開區。
根據規劃,小米汽車將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兩期建設整車工廠, 工廠累計年產量預計為30萬輛,其中一、二期產能均為15萬輛 ,首車將在此下線并實現量產。
今年初,雷軍對手機部提出了一個要求,即成為小米集團層面的技術中臺,能夠孵化和驅動一部分創新業務。最直接的表現是小米手機部未來將對汽車業務進行人才和技術輸送。
針對此事,小米集團高級副總裁、手機部總裁曾學忠表示,小米手機部正在與汽車團隊進行每月一次的多維度技術交流,涉及電池、影像、軟件、供應鏈團隊。 2022年,手機部將會向汽車團隊輸入一部分軟件技術人才 。
很多粉絲都在期待小米汽車的到來,希望其能夠像手機那般,充滿了性價比,不知道“一定會突破大家想象”的小米汽車到底能夠交出怎樣的答卷,我們也將持續保持關注。
雷軍稱小米汽車或將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產3
小米造車迎來最新進展,消息稱工程樣車將于三季度亮相。
據微博消息,小米京津分公司總經理羅寶君透露,“說手機是移動互聯網不夠準確,因為它不能移動,而車可以。小米之家形成閉環單最后一塊是新能源車,今年三季度大家可以看到工程樣車,一定會突破大家的想象”。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該微博已經刪除。
了解到,小米自從去年 3 月官宣造車以來,已經有了多個大動作。2021 年 9 月 1 日,小米集團宣布,“小米汽車正式完成了工商注冊,公司名:小米汽車有限公司,注冊資金 100 億元人民幣,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雷軍親自出任法人代表。”
去年 11 月,小米與北京亦莊簽訂合作,將在北京經開區建設小米汽車總部基地、銷售總部和研發總部,并將建設年產量 30 萬輛的整車工廠,其中一期、二期產能分別為 15 萬輛。小米汽車預計在 2024 年上半年正式量產。
2021 年 12 月 24 日,雷軍透露,“汽車業務的進展超預期,預計 2024 年上半年量產出車”。
營收、凈利潤雙下滑,小米汽車還能如約而至嗎?
“1TB存儲的紅米只賣2599元!”
在3月28日的春季發布會上,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用真誠的態度,以及低到離譜的價格公布了紅米Note 12 Turbo的售價。
場下的觀眾好像是習慣這種發布會,臉上并沒有露出太激動的表情,只當做是看了一場傳統節日。相比于性價比極高、銷量飄紅的紅米新款手機,看客們更期待的、更關注的是小米汽車。
神秘面紗被揭開?
距離雷軍宣布親自下場造車,到如今已經過去了兩年之久,小米汽車現在的進度怎么樣了,是否能2024年上半年實現量產,并且跑起來?
近日,有個數碼博主在某平臺上曝光了關于相關配置和售價信息,還有一組疑似新車的實拍路透圖,圖中的新車沒有偽裝覆蓋,但是和之前曝光過的渲染圖不大相同。
不過,小米公關部總經理王化轉發了該條信息,并辟謠稱:如果據說是真的,我就吃了它。所以說,什么據說、傳說、聽說、我有個朋友、我有個親戚……都是靠不住的。
而網友們也發現了不對勁,仔細查看并確認之后,發現實拍中的新車其實是大運集團旗下還未量產的遠航Y6,并不是小米之前路測的新車。
但是大家不用失望,此前就有網友曝光過小米冬季路測的照片,說明小米汽車的推進速度還不錯。再加上雷軍還表示過,小米造車進展超過預期,目前已經完成了冬季測試,以及明年上半年量產,并將爭取在15年至20年進入世界前五。
俗話說得好“好飯不怕晚,出名不用喊”。面對出車時間是否太晚的質疑,雷軍認為,汽車是百年賽道,只要看好汽車產業,任何時間都不晚。
沉沒成本不斷增加
但如今的新能源市場瞬息萬變,很多新勢力前輩入局之前都是那么地意氣風發,但是入局之后卻寸步難行,最終只能遺憾退場。雷軍如今能保持樂觀態度,是因為手頭上資源充足,如果小米手機在數碼市場上受挫,小米汽車還能如約而至嗎?
在3月24日,小米公布了2022年年報,從數據上看,其營收、凈利潤雙雙下滑,智能手機和IoT兩項主營業務表現都沒有達到預期,尤其手機業務方面,出貨量下滑得非常嚴重。
這么一看,這份小米財報幾乎都是壞消息,沒有一點是能鼓舞員工士氣的。那么問題來了,小米如今虧損嚴重,會不會影響到小米汽車的進度呢?
答案是不會影響,小米集團方面表示:汽車業務進展順利,維持2024年上半年量產的目標不變。與此前雷軍的說法一致。
盡管未來市場上有很多不確定因素,也有許多事情是小米無法掌控的,但是加大籌碼投入汽車業務是沒有錯的,有著確保按時量產的決心。
根據2022年的財報顯示,小米集團在汽車業務上的研發就投入了31億元,再加上2021年在自動駕駛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投入,例如芯片、傳感器等方面的投入共計20億元,這么計算下來,小米集團這兩年在造車方面的投入超過了50億元。
對比去年“蔚小理”108.4億元、52.1億元、67.8億元的研發投入,作為新手玩家的小米(31億元),其投入研發的資金并不算少,并且投入的資金還在持續增加。
除了投入科研之外,小米在招募人才方面的投入也很大,小米汽車剛成立的時候,其團隊只有17人,到了2022就達到了2300人。
同時小米招聘官網目前正在北京、上海兩地大量招聘汽車業務員工,職能包括研發、市場等方面,崗位數量超過400個,后期等到小米的制造廠完成,參與造車的人數將達到一個恐怖的數字,其投入將翻幾番。
當然了,目前小米投入的資金都有回報的,雖然現在不明顯,卻為以后打下了扎實的根基。
打造垂直整合
在去年11月份,小米汽車用一段視頻展示了自家的自動駕駛技術,視頻中一輛經過改裝,并加裝了小米自動駕駛測試的車輛,順利完成了無保護左轉、自動掉頭、多車道路口左轉、環島繞行、自動泊車等共計30個智能輔助駕駛功能。
從視頻來看,小米所展示出來的自動駕駛成績已經能達到了L2++級,雖然對于競爭對手來講,做到這個程度的自動駕駛級別的難度不大,但對于小米這家數碼企業來講,在技術上提升了一個層次,如果后續能應用在首款車型上,那么在市場上將增加競爭力。
上文提到,雷軍親自參加了小米汽車的冬測,其重視程度可見一斑。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小米汽車在動力電池方面有了新的進展。
此前,小米集團投資了中創新航、蜂巢能源和贛鋒鋰業,盡管這三家電池廠商并不算是行業龍頭,但勝在它們的電池性價比高,同時小米在投資之后,不僅可以降低整車的成本,還能從中學習到制造電池的技術,將電池這條命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避免了為“寧王”打工。
另外,小米集團還跟芯片獨角獸黑芝麻智能、芯片設計公司慷智集成、鋰離子電池材料商法恩賚特、禾賽科技等企業有著深度合作。
再加上中創新航等電池廠家,小米集團已經涉及了自動駕駛芯片、動力電池、原材料等各個領域,除了制造廠之外,小米汽車的整車生態鏈幾乎完成了,相當于形成了垂直整合模式,也就是有了自己的配套產品鏈。
上一家擁有垂直整合模式的汽車品牌,已經在市場上賺的盆滿缽滿了,它就是比亞迪;而小米汽車就是想通過垂直整合模式,減少整車的成本,縮短虧損周期,將自身的壓力降低。
解決了供應鏈和技術問題,之后就渠道問題了,對于小米來講,渠道的建設是最省心的,有了華為的智選做前車之鑒,遍布全國的小米之家就是小米汽車以后最強的武器。
此前盧偉冰表示過,小米的目標是在2024年年底前開出4萬家小米之家,并加開更多大店以便承載汽車銷售服務。對比友商華為給問界提供試駕服務的600家門店,以及被吉利收購的魅族,也就不過建設一千家汽車體驗店的目標,這足以看出小米汽車的野心。
小米穩了嗎?
擁有了配套生產鏈、全國各地的渠道,小米汽車就穩了嗎?
當然沒有,小米汽車并沒有像網絡那樣選擇與車企,而是選擇建設工廠。雖然小米汽車的一期工廠即將在今年6月份竣工,并且能順利進行量產,但是目前小米汽車還沒有搞定造車資質。
強如“蔚小理”都需要在汽車市場站穩腳跟才能擁有造車資質,而上一家出道就自己建廠制造的威馬已經接近倒閉,這種全資模式造車,無疑成了小米汽車的負向拖拽,讓未來發展的不確定因素增加了風險,但如果成功,收益卻比風險大,這就是雷軍造車的魄力所在,敢于冒險。
其次是價格問題,眾所周知小米手機主打性價比,粉絲群體的消費水平并不高,小米汽車的定價過高,那就無法得到這些粉絲的支持,很難復制小米手機的輝煌。
另外,市場的競爭很殘酷,使得汽車品牌更新產品的速度變得“內卷”起來,如果小米汽車的第一款汽車的配置按照前兩年的標準來安裝的話,那么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將下降。
編輯總結
回想幾年前,造車新勢力猶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投資者無比大方,然后能活下來的寥寥無幾;有了前車之鑒,投資者面對跨界造車變得小心謹慎,并且“吝嗇”起來。
對于小米汽車來講,這不是最好的造車時代,但卻能讓小米汽車生存下來的時代,有了諸多前輩的造車經驗,小米汽車能從中借鑒,可以少走了很多彎路,例如怎么解決造車帶來的盈利失衡、售后和維修冗余等問題,這樣子發展起來能順利很多。
對于小米集團而言,手機業務營收、凈利潤雙雙下滑,今年能否成為業績轉折點還不好說,畢竟如今手機市場的大環境很難好轉,如果小米汽車能如約而至,并且能兌現雷軍傳遞給內部的積極信息,那么小米汽車將成為一束光,照亮小米集團前路的黑暗,讓投資者和員工重拾信心。
【e汽車】為啥“看衰”小米造車?
“我們有錢,虧得起”。
“造車將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的重大創業項目,我愿意壓上所有的聲譽,為小米汽車而戰”。
從2021年3月官宣造車至今的700多個日夜,雷軍一直在用實際行動,為押上“人生全部的聲譽”的最后一次創業而戰斗,甚至從去年開始就相繼卸任了多項職務,并在今年卸任了小米集團總裁一職,由盧偉冰繼任。
然而,近兩年來,新能源汽車市場激戰正酣,可謂群雄逐鹿,可以說原本的新能源藍海如今已成紅海。反觀,小米汽車卻依然活在“謠言”與諜照中,仍然還沒有實質性成果。
近段時間,小米汽車又因為營銷負責人周钘的匆忙離職,再次站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行至中場的小米造車阻力接二連三襲來:除了此次周钘的離開,此前外部一度傳出“小米造車將被叫?!保蟊还俜奖僦{,不久前還發生了內部資料泄密事件。
這究竟是好事多磨?還是冥冥中暗示的勸阻?總之,關于小米造車的輿論,已經從一開始的歡呼聲變成質疑聲四起,目前有部分人表現出“看衰”的心態,認為小米在造車戰場上沒多大勝算。
公開資料顯示,周钘于2011年加入上汽通用五菱,此后一路升遷。2018年周钘的公開身份為上汽通用五菱銷售公司的營銷中心總監,2020年升任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品牌與市場總監,此后又被升任為上汽通用五菱銷售公司副總經理。
周钘于2022年8月正式加入小米汽車,擔任小米汽車營銷方面負責人,直接向小米董事長兼CEO雷軍匯報。
這樣一個重要人物干了加盟僅7個月,便選擇離開,這其中原因不免讓人好奇。
在今年1月初,周钘還在朋友圈招聘,并在跨年夜細細回味了過去,“每一段難忘的經歷,每一段成長的時光,背后都是和一群真誠熱愛的兄弟姐妹打過來的!”這看起來似乎要大干一場的樣子。而就在短短兩個月之后,周钘就突然離開了小米汽車,這確實令人感到錯愕。
據小米內部員工透露,出身傳統車企的周钘并不適應小米這樣的互聯網企業環境,與團隊磨合存在問題。
雖然這個離職的原因并未得到官方證實,但這還是透露出一個信號——在傳統汽車營銷人眼里,小米的營銷思路和商業模式可能與傳統汽車制造商不太一樣,而這些不同勢必會造成分歧,目標不統一。
有沒有這層原因,我們不得而知,但考慮到首款車型將在2024年上半年量產,營銷和造勢肯定少不了。所以,在營銷負責人離職之際,小米汽車也在加快相關人才招聘的步伐,為新車發布做足準備。
據小米內推網站顯示,小米目前正在招聘汽車市場策略總監、汽車新媒體營銷總監、汽車公關總監等職務。根據職位描述,汽車市場策略總監需要負責挖掘梳理品牌、產品的傳播邏輯與賣點,制定符合小米汽車的市場策略;汽車公關總監需要負責制定完整的小米汽車公關傳播策略。
另外在第三方招聘軟件上,小米汽車也發布了公關/品牌專家、***關系專家、市場策略經理、展廳講解員等大量跟營銷公關相關的職位。在薪資方面,公關/品牌專家的月薪是4-7萬元,市場策略經理月薪是2-3.5萬、15薪,***事務總監月薪是2.5-4.5萬、15薪。
距離量產時間還有一年的時間,小米大量招聘營銷公關人才,搭建市場銷售、品牌傳播體系,為小米汽車蓄勢。而恰恰在這個關鍵的時候,負責人入職僅7個月便離職,這不僅僅對小米汽車的人事組織是一大考驗,也或多或少給小米造車又蒙上了一層神秘陰影。
除了營銷層面關鍵人物離職之外,外界對于小米造車真正的擔憂還在于,它的定位。
此前,雷軍發起的一場關乎“你希望小米汽車第一輛車大約是什么價錢?”的投票。
結果,有近七成的人希望價格不要超過15萬元,僅有不到一成的人選擇了30萬元以上。這一結果非常符合小米手機高性價比的定位。
但這些“米粉們”可能要失望了,結合曝光的試驗車諜照以及相關消息顯示,小米首款車型MS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