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新規
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已發布新的聯邦機動車安全標準(FMVSS
No.127)。該標準規定,自2029年起,美國全部輕型車輛(包括乘用車、SUV和輕型卡車)須配備自動緊急制動系統(AEB)。此項規定的實施預期將明顯降低追尾和行人碰撞事件,每年有望挽救360多條生命,避免24000多人受傷,并減少超過50億美元的財產損失。
二、歐洲市場的法規變化: 對中國汽車的考量
歐盟(EU)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指出,全球電動車市場中,中國汽車的數量劇增,其低價位的背后是大量國家補貼的支持,引發歐盟市場扭曲。這一情況已導致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此外,歐盟成員國對于如何應對中國電動汽車進入歐洲的態度不一,如法國持強硬態度,而德國則認為需進一步考證,因其在中國市場上占有較大份額。因此,未來相關法規的變動可能會影響中國汽車進入歐洲的情況。
三、歐洲市場的法規變化: 個人數據管理及電池本地含量要求
在歐洲市場,歐盟成員國對于路測中收集的個人數據一般沒有本地化存儲的要求。但若該等個人數據需要傳輸至歐盟之外的國家或地區(例如中國車企的研發中心可能設立在國內),則會觸發GDPR項下的關于跨境傳輸的合規義務。此外,通過將不同的數據處理活動決策權進行分拆,可以使中國與歐洲實體之間形成最大程度的區隔,并通過建立涵蓋組織、技術、合同等方面的完整體系,保障歐洲實體需要有高度的業務與決策獨立性。
另一方面,關于電動汽車電池的本地含量要求的詳細指導仍在制定和完善中。調整后的歐盟原產地規則將于2024年開始實施。新規則規定,純電動汽車價值的45%必須來自歐盟或英國,電池規則規定,電池總價值的60%必須來自當地。否則,如果特定零件價值超過該閾值,將征收10%的進口稅。
四、結論
綜合來看,中國汽車合規出海所面臨的新挑戰主要涵蓋技術壁壘、市場準入障礙以及合規風險等方面。為應對這些挑戰,中國企業需加大在車輛主動/被動安全技術、排放控制技術等領域的研發投入,關注產品設計和生產過程的優化,提升車輛的安全性和環保性,并及時滿足海外市場的高標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