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企業曾經是資本市場備受追捧的對象。當時,由于看好在這個領域能賺取可觀利潤,許多新興企業紛紛進入電動汽車產業鏈——從汽車制造到電動充電設施。電動汽車公司曾一度成為資本市場最熱門的投資項目,投資者渴望找到下一個特斯拉。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的Rivian、Lucid和Fisker等電動汽車初創企業受到資本市場矚目。在投資者的關注下,Rivian、Lucid和Fisker幾乎是如魚得水,在資本市場的估值不斷攀升,甚至超越傳統的汽車制造商。其中,Fisker是最早上市的。2020年10月30日,Fisker與一家空白支票公司合并,并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首日股價上漲19%,收盤時上漲13%,每股10.14美元。Fisker首席執行官亨里克·菲斯克當天表示,公司已獲得充足融資,與麥格納達成戰略合作,可以專注于推出純電動Fisker Ocean SUV,進軍市場。上市后,Fisker市值一度飆升至約80億美元。隨后,Lucid于2021年2月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Churchill Capital Corp.IV宣布合并,成為當時規模最大的SPAC交易。2021年7月26日,Lucid正式上市,首日股價上漲11%,收報26.83美元,市值約240億美元。幾個月后,美國銀行發布報告高度評價Lucid,認為其擁有創新技術、吸引人的產品、獨特品牌、環保制造工藝和出色管理模式。預測Lucid對特斯拉、Rivian等電動汽車初創企業和傳統汽車制造商構成威脅,有望成為業內下一個特斯拉。次月,特斯拉市值突破1萬億美元,成為第五家市值破萬億美元的美國公司,也是首家市值破萬億的汽車制造商,掀起了電動汽車投資熱潮。Rivian也受惠于特斯拉市值飆升,于2021年11月10日在納斯達克市場上市,首日股價大漲29%,收于100.73美元,市值達859億美元,超過福特和接近通用。次日市值高達1049億美元,成為美國市值僅次于特斯拉的第二大汽車制造商,全球第五大。Rivian的高市值引起其他車企CEO的關注,甚至遭到特斯拉CEO馬斯克的批評。通用首席執行官Mary Barra表示,像Rivian這樣的企業估值高漲表明傳統汽車制造商價值被低估。隨著華爾街對電動汽車制造商的興趣不斷增加,Rivian和Lucid的股價持續飛漲。
「蔚小理」誰先告別虧錢賣車?
毛利率碾壓傳統車企。 編者按:本文來自36氪,,作者:丁唯一。 作者丨丁唯一編輯丨李歡歡新造車運動進入2.0階段,虧損仍在繼續。 近日,“蔚小理發布了2021年第三季度財報,盡管三家車企的營收都實現了三位數的大幅增長,卻仍難逃虧損的命運。 從交付量來看,昔日的冠軍蔚來在今年第三季度敗下陣來,被小鵬和理想反超,甚至不敵尚在爬坡階段的大眾ID.家族。 不過,賣得多,虧得也多。 在第三季度交付新車最多的小鵬虧損面進一步擴大,相較而言,蔚來和理想的虧損均同比收窄。 誰會率先實現盈利,成為新造車領域最大猜想。 毛利率超傳統車企去年三季度,蔚小理齊刷刷跨過毛利率轉正的門檻,告別“危險期。 今年,三兄弟的毛利率繼續向好,甚至超過了一眾傳統車企。 從理想ONE交付以來,理想汽車的毛利率在頭部新勢力中一向最高。 這得益于理想采用的增程式技術方案。 這種技術路線具有成本優勢,其電力驅動系統只需耗費40度電量,僅為純電動汽車的一半,增程器部分,理想則借助了傳統汽車的成熟供應鏈。 今年第三季度,理想的毛利率再一次攀升,達到了21.1%,甚至超過了全球最會賺錢的車企豐田。 關于毛利率上漲,理想汽車首席財務官李鐵在三季度財報電話會中解釋道,這是由于三季度內,2021款理想ONE的交付量增加,理想的平均售價增高所致。 2021款理想ONE于今年5月正式推出,相較于老款車型,售價高出一萬元。 同樣得益于產品結構的優化,小鵬的毛利率也有所上漲。 第三季度,售價更高的小鵬P7的銷量占據小鵬總銷量的76.9%,直接拉動了毛利率增長。 報告期內,小鵬汽車的毛利率達到了14.4%,去年同期,這個數字僅為4.6%。 不過,盡管增幅最大,小鵬的毛利率在蔚小理當中仍然墊底。 為了提升毛利率,小鵬將進一步優化現有的產品線。 目前,銷量支柱小鵬P7與友商定位中高端的車型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價格差。 前不久在廣州車展,小鵬發布了旗艦車型小鵬G9,這款車上市后或許將進一步提升小鵬的毛利率。 蔚來汽車在第三季度實現了18%的毛利率,但相比上一季度20.3%的成績,蔚來的毛利率出現了下滑。 不同于小鵬和理想,蔚來今年并沒有推出新車,因此其產品結構沒有變化。 并且,用戶購車金融補貼增加也導致汽車銷售收入扣減。 此外,蔚來在第二季度財報電話會中曾經透露,由于明年NT2.0平臺將上線,今年開始對NT1.0平臺采取加速折舊的謹慎會計處理,毛利率將短暫承壓。 等到明年一季度或二季度NT2.0平臺車型上市,蔚來的毛利率有望實現回升。 毛利率逐年提升,離不開日漸上漲的交付量帶來的規模效應。 2021年,新造車陣營捷報頻傳,蔚小理紛紛跨越了月銷萬輛的里程碑。 第三季度,三家車企的交付量都實現了三位數以上的同比增長,不過排位卻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7-9月,小鵬一躍成為新勢力銷冠,實現了2.56萬輛的季度銷量,同比上漲197%。 理想排名第二,在報告期內交付了2.51萬輛新車,同比上漲191.8%。 蔚來的增幅最小,同期交付量同比增長100%達到2.44萬輛。 蔚來雖然是首家季度銷量突破2萬輛的新勢力,卻一直沒能實現向下一個數量級的跨越。 9月,蔚來工廠改造生產線,導致10月交付量僅為2526輛,四季度的銷售目標為2.35萬-2.55萬輛,交付規模仍是2萬輛的量級。 第四季度,小鵬為自己設立了3.45萬-3.65萬輛的交付目標,理想對四季度的預期也達到了3萬-3.2萬輛。 如果這兩家均能完成銷售任務,蔚小理的交付規模將拉開一些距離。 盡管蔚小理的交付量正在穩步攀升,但與特斯拉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 今年前三季度,蔚來共交付了6.62萬輛新車,小鵬、理想交付量分別為5.62萬輛、5.51萬輛。 三家交付量之和仍敵不過特斯拉。 營收大幅增長,仍難逃虧錢賣車隨著交付量攀升,蔚小理的營收也在第三季度實現了三位數的大幅增長。 具體來看,蔚來在第三季度實現了98.1億元的營收,同比增長116.6%,同期,理想營收為77.8億元,同比大增209.7%,小鵬總收入為57.2億元,同比增長187.4%。 在三季度,蔚小理的交付量幾乎持平,導致營收差異的因素主要是單車售價。 官方資料顯示,蔚來的平均售價為43萬元,2021款理想ONE的售價為33.8萬元,而小鵬的平均售價約為21.2萬元。 不過,營收雖大漲,卻沒能填補蔚小理虧損的窟窿。 在三季度內,蔚來和理想的虧損都同比收窄。 蔚來三季度凈虧損8.35億元,同比收窄20.2%,理想凈虧損為2150萬元,同比收窄79.9%。 同期,小鵬的虧損仍在擴大,達到15.9億元,同比增長了33.6%。 入不敷出,是因為現階段新勢力仍然有諸多支出項目。 三季度,蔚來費用支出項達到30.1億元,其中銷售及管理費用為18.2億元,研發費用為11.9億元。 小鵬旗鼓相當,三季度費用支出超過了28億元,其中銷售與市場費用為15.38億元,研發支出為12.64億元。 理想的兩項支出分別為10.2億元和8.9億元。 三兄弟的市場及管理費用都超過了研發支出。 對此,蔚來在財報中解釋稱,銷售及管理費用主要是由于銷售服務職能人員成本增加,以及銷售及服務網絡擴張相關的成本增加。 除此之外,蔚來也為用戶運營付出了更多的成本。 例如為了激勵老用戶推薦親友購車,蔚來給予促成購車的老車主1.2萬積分獎勵,積分可用于NIOLife購物、升級電池等,相當于1200元。 對比來看,理想只贈送6000積分,小鵬贈送8000積分。 并且,隨著蔚來車主數量增多,蔚來維護用戶的成本也不斷攀升。 小鵬的特有費用支出在于銷售渠道。 小鵬采取的是“品牌直營店+特許經營店銷售模式,截至9月底,小鵬的經銷商網絡中,特許經營店占比36.5%。 業內人士認為,由于銷量攀升,特許經營店的銷售傭金也將增加,或拖累小鵬的凈利潤數據。 蔚小理能成功圈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這三家車企的智能化優勢。 自然,研發也成為一大支出項目。 其中,小鵬對研發領域的投入比例最高,第三季度,其研發費用占總營收22.13%,這個數字在蔚來和理想的財報中分別為12.13%和11.4%。 小鵬在財報中解釋稱,研發費用的增加首先是由于研發人員規模擴大,導致薪酬總額增加;其次是新車型小鵬P5和小鵬G9、以及相關軟件技術的開發。 蔚來創始人李斌在財報電話會中也透露,今年蔚來的研發人員數量增加了一倍,“但研發費用反映在財務報表上需要一些時間。 四季度蔚來的研發費用會出現較快速的增長,這與新產品的開發節奏有關。 理想汽車CEO李想在財報電話會中表示,要保持一個健康的毛利率保證有資金用于技術開發,費用比例約為10%。 誰會最先盈利?交付量、營收和毛利率都開始向好之后,關于新勢力的質疑聲有所消散。 大家開始好奇一個新的問題:蔚小理誰將率先盈利?上一個被盈利問題困擾的新造車選手是特斯拉。 在這家企業成立的18年時間里,一直處于虧損狀態,即使在2020年Q1之后特斯拉開始盈利,但大部分收入來源是售賣碳積分。 直到今年二季度,特斯拉才開始真正靠賣電動車來賺錢。 幫助特斯拉實現盈利的,是規模效應。 從特斯拉首個靠電動車業務實現盈利的2021年二季度來看,特斯拉在全球交付了20.1萬輛新車,同比大增121.4%,環比增長8.9%。 2021年初上市的ModelY,在上市10個月就以單月3.3萬輛的銷量成績打破了哈弗H6“百月冠軍的神話。 對于現階段的蔚小理來說,“影響其實現盈利的主要原因是銷量規模不足,經濟學家宋清輝曾表示。 國信證券的一份研報曾經預測,三家車企要想實現盈利,蔚來的年銷量規模要達到18萬輛,小鵬要達到12萬輛,理想要達到6萬輛。 從今年已經公布的銷量數據來看,今年1-10月,蔚來累計交付輛新車、小鵬的累計交付量為輛、理想汽車總交付量則為輛。 目前,理想汽車的銷量已經超過6萬輛,結合其四季度銷量預期,其全年銷量有望超過8.5萬輛,或將率先實現盈利。 蔚來和小鵬的全年預計銷量將約為8.9萬輛和9.1萬輛。 在擴張規模的道路上,蔚小理也在加速產品布局。 按照規劃,蔚來將于明年一季度開始交付其首款轎車蔚來ET7,這款新車基于NT2.0平臺打造,基于該平臺的另兩款新車也在按計劃推進開發工作,預計明年下半年開始交付。 蔚來也為NT2.0平臺設立了宏偉的年產能目標——30萬輛。 此外,小鵬在今年10月正式交付小鵬P5之后,緊接著11月又發布了全新SUV車型小鵬G9,填補了其在中大型純電SUV領域的空白,外界猜測這款車型的價格在30萬元以上。 理想也發布了近兩年的產品規劃,將在2022年推出全新“X平臺,同時將發布一款新的全尺寸豪華智能增程式電動SUV——X01。 此外,2023年理想將開始布局純電動車型,新車將基于Whale和Shark平臺研發。 新車型還將使用理想的4C電池包,電池快充10分鐘,可續航400公里。 一場新的內卷即將開始。 請關注未來汽車日報
威馬汽車陷入困局,給新能源車主敲了警鐘,買小眾新能源車要三思
造車新勢力就像一座圍城,一邊是官宣造車已久的小米汽車,不斷“泄露”新車的車身、內飾等設計信息,另一邊則是曾經風光的威馬汽車,被傳深陷困局,停產、欠薪、閉店。
威馬的困局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它只是新能源汽車角逐賽的一個縮影,給新能源車企和車主都敲響了警鐘,車企不進則退,車主買小眾新能源車型一定要三思,如果對新能源汽車不夠了解,買了后悔都來不及。
威馬是如何從頭部“造車新勢力”車企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2年前,威馬與蔚來、小鵬、理想曾被外界稱為“造車新勢力F4”,即“蔚小理威”,在2021年威馬銷量雖然只有4.42萬輛,但卻排在小鵬、蔚來、理想、哪吒之后,自2021年下半年,威馬開始“掉隊”。
據公開資料顯示,威馬從2021年10與至2022年3月開始A至D輪募資,累計募資超過350億,但沒想到,2022年前10個月,威馬新能源汽車總銷量跌破3萬輛,在威馬最風光的這3年里,虧損高達170多億,虧損面連年擴大。
雖然蔚來、小鵬這幾家新勢力車企也連年虧損,但他們陸續成功上市,獲得持續資金注入,得以維持研發、市場、渠道的支出。而威馬汽車連續幾年多次嘗試IPO均未能成功,面對巨大的支出壓力,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威馬陸續流出各種傳聞,“降薪、裁員、停產、欠薪、關店”。
一旦工廠不能正常生產,員工、經銷渠道流失,車輛也就無法交付,沒有了銷售收入,又沒有新的資金注入,想要重返新能源市場,實在太難,從這些信息中不難看出威馬的日子很辛苦,留給威馬的機會和時間都不多了。
2年的時間,共有27家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或是破產或是重組。
新能源汽車領域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可以說年銷10萬輛的新能源車企,市值輕松超過年銷50萬輛的傳統車企,僅憑高市值這個亮點就吸引了越來越多巨頭跨界投入新能源汽車領域。
過去的幾年時間內,全國掀起了新能源造車浪潮,越來越多的車企進入這個圍城,當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到一定極限時,必然要接受“洗牌”,優勝劣汰,這是不變的市場規律。
正如廣汽新能源副總經理肖勇所說“未來3到5年里,能有4到6家成規模的新能源汽車企業活下來就不錯了”,正如10年前的智能手機市場一樣,最終能留下來還要靠產品技術研發、完善的全生態產業鏈、不斷累積市場和用戶口碑。
對于那些即將買車或是換車的車主,很有必要提前多了解一些新能源汽車的優缺點,以免買了又后悔,這里聊聊幾點關于新能源汽車真實的用車心得。
不管是純電動車型、插電混動還是增程式車型,這些新能源汽車都有4個共同的優勢,即省“油”、動力性能、駕駛舒適性、智能科技感都遠超同級燃油車。
1、1公里電費還不到1毛錢,出行成本非常低。
以純電動汽車為例,百公里耗電算16度,使用家用充電樁,晚上谷電,1度電約4毛錢,這樣算下來,平均1公里僅需7分錢左右,對比傳統燃油車,百公里油耗算8L,平均算下來1公里油費至少需要6毛錢以上。
假如1輛車我們開10年,每年行駛1.5萬公里,15萬公里后,電費大概只需1萬塊,而油費至少需要9萬塊以上,行駛里程越多,省下來的錢越多。
2、純電動汽車依靠電機驅動,電機扭矩遠超發動機,動力輸出及時且平穩,20多萬的純電動車,4秒內即可破百,輕踩一腳電門,推背感隨之而來,動力性能堪比四五十萬的燃油車,容易暈車的朋友要當心了。
3、電機驅動,坐在車里顯得非常安靜、舒適,再也聽不到燃油發動機的抖動感與噪音,傳統燃油車為了提升NVH舒適性,要花電車幾倍的成本在隔音降噪上。
4、外觀、內飾、智能、科技感,這些都是新能源車一直以來的亮點,是傳統燃油車沒法比的優勢,更重要的是可以上“綠牌”,不限行、不限號。
當然了,雖然新能源汽車的優勢很明顯,但買車別只看優勢,其實缺點才是看一輛車適不適合自己的關鍵因素,從這一點來看,目前階段新能源汽車同樣也存在3大痛點。
其一、充電慢、充電難,目前階段,充電樁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在人流、車流比較集中的地段,一旦到了一些地級市、縣城或者上了高速公路,充電樁普及率還比較低,遇上逢年過節,服務區排隊充電的場景歷歷在目。
另外,個人安裝家用充電樁也需要一些條件,很多小區需要買車位或者有其他一些硬性要求,導致很多車主買了車也只能到外面公用充電樁充電,相對來說,費時、費心。
其二、新能源車保值率整體偏低,新能源車型更新換代很快,無論是續航里程、充電速度還是車輛性價比都會有很大變化,加上市場上保有量比較少,缺乏一些市場標準,雖然前兩年保值率還不錯,但三五年以后,同價位車型,新能源車總會比燃油車少賣至少10%。
其三、車主顧慮多,比如整車穩定性、續航焦慮、電池壽命、電池安全、電池價位、新車溢價高、售后等因素,很多車主仍然不會選擇新能源車。
總之,一方面是新能源汽車本身以及對應的基礎設施還有待不斷完善,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激烈,各家車企技術研發水平、整車穩定性、安全性等多方面參差不齊,在這種環境下,如果計劃入手新能源汽車,還是有必要選擇技術強、背景實力強、產品口碑好的車企和車型,盡量避開一些小眾車型,以免后期被“割韭菜”。
5月B級銷量:特斯拉意外,比亞迪很慘,最后一名僅賣2臺
知嘹汽車/SIXGOD
一直以來,在車圈一直流傳著“得B級車者得天下”之說,足以看出,B級車在汽車市場中的份量有多重要。近日,乘聯會公布了5月份B級轎車銷量排行榜,整體來看,銷量一片慘淡,其中,特斯拉Model 3、豐田凱美瑞、大眾邁騰、豪車三雄BBA還有本田雅閣的市場認可度比較高,銷量均過萬臺。
比亞迪海豹、小鵬P7、凱迪拉克CT5、蔚來ET5表現一般,紅旗H5經典、起亞K5、北京現代名圖處于出局邊緣。
7款車銷量過萬
特斯拉Model 3以臺的銷量奪得榜首,國內銷量相比4月份下降了1700臺,受新款Model 3即將上市的影響,現款車型已出現下滑趨勢。
豐田凱美瑞以臺的成績緊隨其后,整體表現比較穩定,大眾邁騰5月份共賣出臺,相比4月份出現小幅上漲。
此次上榜車型共48款,銷量過萬的有7款,余下的分別為奧迪A4L、奔馳C級、寶馬3系和本田雅閣。
比亞迪海豹表現平平
令人意外的是,比亞迪僅有一款車型海豹上榜,排名第8位,銷量8079臺。
5月份比亞迪總銷量突破24萬臺,其中,表現比較好的秦超4萬臺,元也達到了3.5萬臺,但海豹的表現卻不盡如人意。
自2023年以來,銷量一直未過萬,18萬到29萬元的價格區間,消費者可以有更多的選擇,比如特斯拉的Model 3、深藍SL03、小鵬P7,還有比亞迪自家的漢,而且7.5秒的零百加速,實在讓人愛不起來。
第10——20名中,小鵬P7頹勢盡顯
深藍SL03、紅旗H5、大眾帕薩特、日產天籟的銷量均在五六千臺,小鵬P7的表現也非常一般,只有4439臺。
2023年,小鵬第一季度交付量臺,同比下降47.3%,環比下降17.9%。除此之外,財報數據也不好看,今年第一季度,小鵬營收40.3億元,同比下降45.9%,低于市場預期,凈虧損23.4億元,想要實現盈利遙遙無期。
反觀同時期的蔚小理,其中,理想已經穩坐新勢力老大的位置,蔚來雖然前段時間深陷困局,好在近日已經獲得中東主權基金11億美元的融資,很有一舉翻身的可能,而看不到出路的小鵬,會不會成為新勢力中下一個被淘汰的車企?
后30名銷量慘淡,名圖墊底
后30名中,凱迪拉克CT5、蔚來ET5銷量均在三千以上,沃爾沃S60、邁騰GTE、林肯Z一千出頭,標致408X、歐拉閃電貓、紅旗H6、標致508L、起亞K5等車型五月份僅賣出幾百臺。
最后,北京現代名圖以2臺的銷量墊底,名圖汽車售價區間為13萬到17萬元,自2013年上市至今,累計銷量超75萬臺,曾連續44個月銷量破萬,而如今卻淪落到如此地步,實在令人唏噓。
一方面,車型更新換代,但顏值卻越換越低,而曾經主打的“A級車的價格,B級車的體驗”,隨著新勢力的崛起,也早已談不上性價比,優勢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