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比亞迪北美分公司首席口頭官李珂(StellaLi)日前示意,比亞迪將在墨西哥尋址建廠,以優化該公司在外地市場的份額。據悉,比亞迪將于往年年底確定工廠選址,新工廠年產量估量達15萬輛。
作為2023年環球新動力汽車銷量冠軍,比亞迪的一舉一動都遭到環球汽車行業的關注,而在墨西哥設立工廠的選擇,也使人們將眼簾聚焦到了墨西哥。
墨西哥,北鄰美國,南接拉美,共同的天文位置和常年開展使其正在成為環球制造業及汽車產業投資的熱土。據統計,2023年墨西哥吸引本國間接投資(FDI)360.58億美元,創歷史新高。2023年,墨西哥開售超136萬輛新輕型車,同比增長24.4%,創下5年內的新紀錄。目前,墨西哥曾經成為環球汽車市場的第七大消費國和第四大進口國。
此外,墨西哥具有豐盛的汽車產業基礎和完善的汽車供應鏈,籠罩了從零部件制造到整車裝配等各個過程。2023年全年墨西哥汽車零部件產值估量達1210億美元,是僅次于中國、美國和日本的環球第四大汽車零部件消費國。同時,墨西哥與環球52個國度和地域簽訂外貿協議,是環球最開明的經濟體之一。
但不同于干流汽車市場,墨西哥缺少有影響力的外鄉汽車品牌,這使之成為環球諸多車企眼中未開拓的渺小市場。自上世紀20年代起,福特、通用等美系,豐田、日產等日系,以及公眾等德系車企陸續進入墨西哥市場,構建完善的消費工廠和零部件供應體系。
電動汽車畛域,多年來墨西哥轉型緩慢,但2021年后狀況開局變動。2023年,電動汽車銷量19,487輛,同比增幅達94%,截至12月,電動汽車市場份額到達2%。墨西哥缺少像美國、歐洲和中國推進電動汽車開展的資源和政策,所以,其競爭出當初更人造的市場條件下,其市場將是反映電動汽車真正競爭力的晴雨表。
與美國、歐洲市場不同,墨西哥電動汽車市場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具有先發長處,在2021年10月前,純電動汽車在該國簡直鮮為人知,但如今,純電動汽車擔任大局部的銷量和增長。
這種開展形式與消費者經濟支出才干關系,在墨西哥,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往往是大型SUV,售價多在30,000—40,000美元,而純電動汽車,多是集中在售價20,000美元的緊湊型車型,更具經濟性。只管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具有續航里程長的長處,但較低的購置老本足以補償純電動車型續航里程低的缺陷。
目前的墨西哥電動汽車市場上,中國品牌還虛位以待。2023年墨西哥最滯銷的10款車型中,中國品牌僅江淮汽車上榜,這得益于江淮汽車更早地進入墨西哥市場,2017年江淮汽車與墨西哥外地經銷商達成協作,經過組裝消費形式進入市場,歷經多年耕耘,目前已推出涵蓋轎車、SUV、卡車等二十款車型,占據墨西哥電動汽車市場份額的40%。
受益于市場開展后勁、地緣政治長處、產業積攢和協議紅利,墨西哥成為中國新動力車企看好的一片藍海,除了江淮、比亞迪,奇瑞、捷途、上汽、長城等車企也紛繁進軍墨西哥市場,踴躍規劃外地建廠。
隨著我國汽車減速出海,車企出海形式由便捷的進口貿易逐漸更新至海外制造等深度形式,海外投資建廠成為中國車企必定面對的關鍵課題。出海的機會總是與應戰并存,關于比亞迪在墨西哥建廠的舉動,美國反響劇烈,以為這將對美國運營的公司導致競爭要挾,此外,中國車企還要面對社會動亂、人員治理、政策動搖等諸多危險。
挑戰與機遇并存,中國新能源汽車出海探索全球化新航路
在全球汽車產業電動化的浪潮中,中國新能源汽車勇立潮頭,目前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與此同時,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及其產品正加速走出國門,積極探索全球化新航路,對全球汽車產業綠色低碳轉型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3月7日,2024中國新能源汽車出海大會在深圳舉辦。本屆大會集中研討新能源汽車在全球市場中的運行現狀、準入標準及商業合作模式,為中國新能源車企及其供應鏈、國際汽車行業組織提供優質的貿易與交流平臺。
2024中國新能源汽車出海大會現場
中國新能源汽車海外市場表現搶眼
“中國新能源汽車蓬勃發展十多年,不論在新能源核心技術,還是智能網聯系統等領域均實現了質的突破,中國汽車產業的設計創新和制造工業也實現跨越式的進步,不斷刷新著全球消費者對中國汽車的認知。”九州國際會展傳媒集團總經理李家政在致辭中表示,快速崛起的新能源汽車,不僅是中國汽車出海的“增長極”,也是“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與中國汽車業多層次合作和綠色發展的重要領域,更是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體現。
九州國際會展傳媒集團總經理李家政
行業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31萬輛,到2022年增至67.9萬輛,同比增長1.2倍;2023年,中國首次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大國,年出口量達522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120萬輛,同比增長超77%。出口量迅猛增長的同時,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海外市場版圖不斷擴大,出口業務已逐漸發展到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并且展現出強勁的國際競爭能力。
會上,全球各國使領館代表、協會代表和企業代表也紛紛表示了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品的認可,及其未來發展潛力的看好。
“Motor Expo是泰國最大的汽車博覽會。去年展會期間,中國新能源汽車的表現尤為搶眼。在預定量最高的十大汽車品牌中,中國汽車品牌占據5個席位,且預定量處于領先位置?!碧﹪虝⑻﹪Q易委員會主席Chaowchai Jiemvijid認為,在泰國市場,中國新能源汽車將持續高速增長,到2025年銷量有望翻一番。
在接受中國汽車報采訪時,Chaowchai Jiemvijid主席表示“中國新能源汽車進入泰國市場,除了傳統的自建工廠方式外,與泰國本土汽車經銷集團合作,將是降低成本,盡快實現本土化,并促進品牌快速落地的優選方式;另外,車企的售后服務也是影響品牌在泰國市場持續增長的一大重要因素?!?泰國商會、泰國貿易委員會主席 Chaowchai Jiemvijid
泰國汽車經銷商Metro Group總裁Bordin Boonvisut進一步表示,盡管在銷量總量上,日系燃油車仍在泰國汽車市場獨大,但在中國品牌的帶動下,泰國電動車市場正呈現快速發展局面,傳統燃油車日漸式微。
泰國汽車經銷商Metro Group總裁 Bordin Boonvisut
“拉丁美洲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仍處在發展初期,未來增長潛力巨大。哥倫比亞則是中國汽車品牌進軍拉丁美洲市場的橋頭堡?!备鐐惐葋唶铱沙掷m出行協會主席、創始人Oliverio Enrique Garcia指出,目前,在哥倫比亞汽車市場尤其是電動汽車市場中,以比亞迪為代表的中國品牌占據著主導地位,這不僅使中國品牌從中受益匪淺,還促進了哥倫比亞汽車新能源汽車和交通領域的可持續發展。
哥倫比亞國家可持續出行協會主席、創始人Oliverio Enrique Garcia
中國汽車品牌迎來更大出海機遇
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海外市場受到歡迎,無疑為中國汽車重塑全球汽車產業競爭格局寫下生動注腳。如今,世界各國紛紛加大對新能源汽車及相關產業培育和發展的支持力度,持續優化有利于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和營商環境,這也意味著中國汽車品牌正迎來更大的出海機遇。
東南亞正成為中國車企出海的“熱土”。作為東南亞主要汽車生產基地,泰國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決心十足。根據泰國制定的電動化發展目標,到2030年電動車將占其汽車總產量的30%。為了推進這一目標,包括電動車購車補貼、稅收減免等一系列激勵政策都已出爐,并向中國車企提供土地優惠和產業補貼。以泰國為基地,中國新能源汽車有望覆蓋東南亞市場,同時將助力泰國成為東南亞領先的電動汽車市場。“充電市場的缺口也會帶來發展機遇。另外,包括融資租賃、二手車、保險等汽車金融痛點,以及電池循環使用解決方案的缺失,也將是中國品牌到泰國投資的重要著力點。”Bordin Boonvisut說到。
Bordin Boonvisut接受媒體采訪
匈牙利汽車經銷商Barta Autó總裁Barta Anita在“世代相傳的汽車業務”主題演講中也提及,匈牙利計劃2035年實現100%電車的目標,但同樣面臨二手車交易難、充電站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問題。這意味著中國出海企業可以利用經驗優勢填補當地市場缺口。
匈牙利汽車經銷商Barta Autó總裁 Barta Anita
“很多中國投資者已選擇匈牙利作為他們在歐盟的橋頭堡,比如比亞迪、寧德時代等新能源汽車整零企業?!毙傺览v廣州總領事館代總領事El?d Tasnády指出,匈牙利之所以成為中國新能源出海投資的另一塊樂土,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匈牙利是老牌汽車制造國,擁有優質的汽車資源、良好的產業生態系統;二是當地有著獨特的地理優勢,交通物流體系完善;三是國內經濟、政治局勢穩定,且與中國關系和睦、經貿交流頻繁。
匈牙利駐廣州總領事館代總領事 El?d Tasnády
中東歐地區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發達的制造業基礎,成為了歐洲電動汽車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波蘭作為中東歐地區最大的經濟體之一,其電動汽車市場也呈現出了日益增長的態勢。歐洲電動汽車協會、波蘭替代燃料協會主席Maciej Mazur介紹到,波蘭計劃到2030年實現100%的新售汽車為零排放,歐洲2050年實現交通行業完全去碳化?!傲闾寂欧耪叩某雠_,將為汽車產業電動化發展按下加速鍵,汽車企業或零部件企業推出符合零碳趨勢的產品,可能需要尋找中國合作伙伴進行授權、技術合作或轉移?!辈ㄌm汽車工業協會董事總經理、聯合創始人Bartosz Mielecki表示。
歐洲電動汽車協會、波蘭替代燃料協會主席Maciej Mazur
波蘭汽車工業協會董事總經理、聯合創始人Bartosz Mielecki
波蘭投資貿易局首席代表Andrzej Juchniewicz則對波蘭投資政策及優惠政策進行了概述。他指出,波蘭是“一帶一路”倡議的積極參與者并倡導中國-中東歐“16+1”合作。中國電動汽車企業“走出去”,走出國門,進入歐洲市場,波蘭和其他中東歐國家可以說是最佳投資跳板。“一方面是因為中東歐國家是歐洲歐盟的生產基地;另一方面,波蘭和其他中東歐國家擁有技能熟練的員工和相對較低的人工成本。另外,波蘭***對外國投資支持力度較好,中國車企可以享受相應的優惠政策?!彼缡欠治?。
波蘭投資貿易局首席代表 Andrzej Juchniewicz
以“從哥倫比亞看拉美藍海 中國車企新市場”為主題,哥倫比亞駐華大使館商務處高級投資官員朱爽進行了分享。她指出,作為拉丁美洲交通領域可持續發展的先驅,哥倫比亞是整個拉美地區混動和電動汽車銷售的主要國家。同時,哥倫比亞陸續出臺了對新能源車的支持政策和法律規定,包括電動車進口零關稅、CKD關稅減免政策,以及從消費端刺激舉措等。因此,對于出海的中國汽車品牌來說,當地的汽車市場同樣充滿了巨大的潛力和機遇。
哥倫比亞駐華大使館商務處高級投資官員朱爽
德國巴伐利亞州中國代表處首席代表助理王曉慧做了“德國-巴伐利亞州: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汽車中心”的主題演講。她指出,巴伐利亞州是德國乃至全球汽車業的核心地帶,擁有強大的技術實力和科研創新能力,以及完善的產業鏈基礎和良好的政策環境,至今已吸引了包括蔚來等在內的眾多中國企業投資落戶。
德國巴伐利亞州中國代表處首席代表助理 王曉慧
補短板、更好地走向國際市場
在政策支持以及海外市場需求提升等因素驅動下,中國新能源汽車已從銷往第三世界國家到歐美主流汽車市場,以及東南亞等新興的新能源市場,引領全球汽車產業技術變革。通過與會嘉賓對全球各地汽車市場特點和需求的分享,讓行業更清晰地認識到中國新能源汽車在國際市場的發展機遇。
但同時,國際競技場也充滿了挑戰。對于自主汽車品牌而言,搶抓出口市場機會的同時,也應看到風浪。考慮如何長期、可持續地將產品和品牌運營好,針對各地不同市場需求,做好本土化,是十分急迫且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事實上,相比國際巨頭,中國車企出海尚處于初期階段,在營銷體系、售后體系、品牌力等方面尚存在一定差距。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和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國車企必須不斷錘煉自身實力,制定合理的戰略和業務布局,尋找最優的發展路徑,不應只追求短期的銷量,還必須追求長期的合作共贏。Bordin Boonvisut舉例說到:“中國汽車品牌出海過程中,不少企業選擇與海外的經銷商、加盟商合作打開銷路,也有企業選擇設立子公司。后者則容易出現大幅降價的情況,不僅擾亂了市場,還破壞了汽車的品牌價值。如果大家打價格戰,每個人都會輸,但如果能夠聯合起來,則能夠保持良好的價格領先優勢?!?此外,合規是中國汽車出海的生命線。在準入法規方面,我國汽車進入歐盟、美國等市場時,除了要進行強制性認證外,還要滿足準入環保要求。隨著上述標準法規日趨嚴格,對于國內車企乃至整個汽車產業鏈而言,都將遭遇不小的技術和貿易壁壘。
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其碳排放與環境影響日益受到關注。因此,了解歐盟電池法規的要求和認證程序,對于新能源汽車企業在國際市場的合規性和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此次大會上,TüV南德意志集團大中華區交通服務部可持續發展業務負責人肖峰分享了歐盟電池法規內容,并對電池碳足跡核算與認證要求進行了介紹。
TüV南德意志集團大中華區交通服務部可持續發展業務負責人肖峰
不僅如此,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不斷成熟與普及,相關法規的制定與落實至關重要。歐盟和德國作為全球汽車技術的領軍者,其自動駕駛法規將直接影響到整個行業的發展方向和節奏。TüV南德意志集團大中華區自動駕駛業務線負責人黃清泉詳細介紹了歐盟涉及ADAS自動駕駛輔助駕駛以及ADS自動駕駛系統法規的變化?!跋嘈虐殡SAI技術加速落地、中國汽車企業出海提速而來的是,科技層面的創新以及出海相關的部署將會越來越快?!彼f。
TüV南德意志集團大中華區自動駕駛業務線負責人黃清泉
2024年,九州國際將聯合全球汽車進出口主管部門、知名汽車檢測認證機構以及海外汽車經銷商,共同組織更多活動,同時聚焦三大問題,即國際法律法規、國際檢測認證標準以及成熟汽車技術引進,探討新能源汽車出海所面臨的瓶頸與機遇,從而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全球化可持續發展。
上半年中國汽車出口214萬輛,出海熱仍在繼續
伴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突飛猛進,為中國車企“出海”打開了難得的窗口期,成為中國品牌追逐的新目標。放眼望去,當前出海市場戰況空,今年上半年,汽車出口量突破200萬輛,對市場整體增長貢獻顯著,絕對是2023年車市的一大看點。
近年來,中國自主品牌不斷發展壯大,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發展較快,加上國際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比較旺盛,推動了中國汽車出口的全方位增長。
據中汽協數據,1-6月,汽車企業出口214萬輛,同比增長75.7%。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53.4萬輛,同比增長1.6倍。自主品牌呈現集體“狂飆”的態勢,具體來看,比亞迪上半年出口8.1萬輛,同比增長10.6倍;奇瑞出口39.4萬輛,同比增長1.7倍;長城出口12.4萬輛,同比增長97.3%。不過從總量上來看,上汽仍以48.3萬輛的成績把持著頭號交椅的位置。
#MG全球車熱銷#
據了解,上汽在海外市場上MG品牌最受歡迎,上半年累計銷售37萬輛,同比增速達到40%。不僅如此,上汽集團2023年計劃海外銷量突破120萬輛,其中,自主品牌占比超70%,MG品牌銷量達80萬輛。
值得注意的是,MG首款“全球車”MG4純電動車已在國內和近30個歐洲國家同步上市。同時,MG4正積極進軍澳新、中東、墨西哥、南美等地區,將覆蓋全球六大洲重點區域市場的80余個國家,全球銷量有望突破15萬輛。
除了MG品牌,上汽集團旗下其他品牌如上汽大通MAXUS和上汽通用五菱海外業務也取得不錯的進展。據了解,2023年上汽大通MAXUS的出口目標是10萬輛,上半年已突破了4.7萬輛。
在不久前的海外業務溝通會上,上汽集團總裁助理、國際業務部總經理、上汽國際總經理余德介紹道,目前上汽在歐洲的銷量日益增多,建廠的時機成熟,而歐洲又是全球新能源汽車接受程度最高的市場之一,適合發展本地化布局。因此,上汽已將在歐洲當地選址建廠的計劃納入日程表。此外,上汽在海外擁有硅谷、倫敦、特拉維夫3大研發創新中心,泰國、印尼、印度、巴基斯坦4座整車制造基地。
如今,中國技術的不斷迭代和消費者的認可,讓中國智造實力出圈。中國新能源汽車在國外的好成績,讓更多國內的汽車品牌看到了機會,中國汽車的出海熱潮,將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
#比亞迪出海兩年遍及全球#
比亞迪在海外建廠的步伐也在加速中,比亞迪算是中國品牌新能源出海的激進派,自2021年5月比亞迪正式宣布“乘用車出海”計劃以來,經過兩年多的發展,目前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已進入挪威、德國、日本、泰國、巴西、墨西哥等53個國家和地區,出海腳步遍及全球。
更為關鍵的是,今年上半年,比亞迪今年獨占泰國EV市場35.18%的份額,位居第一。比亞迪在國際市場人氣爆棚的全球車型BYD ATTO 3(元PLUS),在泰國上市后市場反響熱烈,今年已連續五個月獲得泰國純電動汽車銷量冠軍。
2022年,比亞迪全資投資的首個海外乘用車工廠在泰國正式開建,預計在明年可實現量產。據悉,比亞迪還計劃在巴西、歐洲等地建設工廠,一系列舉動也進一步推動比亞迪的全球化進程。
再看奇瑞汽車上半年,奇瑞出口量達39.4萬輛,同比增長1.7倍。據了解,早在2001年,第一批奇瑞“風云”轎車就從天津出口到敘利亞。除了出海的時間早,其生產、研發基地也較早就拓展到了海外市場,在歐洲、北美、中東以及巴西等地都有奇瑞的全球研發基地。
截至2022年末,奇瑞已經在全球建立了10家海外工廠,包括俄羅斯、巴西、埃及等國家。
值得注意的是,長安汽車在今年正式發布了全球化戰略“海納百川”計劃,具體提出五大布局,“四個一”發展目標:海外市場投資突破100億美元、海外市場年銷量突破120萬輛、海外業務從業人員突破人,欲將長安汽車打造成世界一流的汽車品牌。
未來長安將逐步布局歐洲、美洲、中東及非洲、亞太、獨聯體全球五大區域市場,將進入90%以上的全球市場,到2024年,長安汽車將完成東盟和歐洲兩大重點區域市場的進入。
當我們的產品越來越優秀的時候,就是走出國門的時候,現在的國產車完全具備這個實力,“走出去”可以進一步向全球展示中國新能源車企的產品和技術實力。今年的上海車展上,也看出了車企們向全球市場傳遞的進攻信號,打響了“品牌向上”的第一槍。【iDailycar】
中國汽車開啟大航海時代,比亞迪要做最好的掌舵手
從15世紀開始,歐洲的航船開始出現世界各處的海洋上,這些船只開拓新的航線、尋找新的貿易伙伴以發展歐洲新生的資本主義。那個時代的船員水手們一定想不到,由他們開啟的大航海時代未來會徹底改寫人類文明。
6個世紀后的今天,“大海航時代”也正在中國車市上演。當前,全球汽車工業正處于電氣化、智能化的巨變時刻,占領了上風的中國品牌開始加速出海,悄然改寫全世界對未來汽車的認知,而給中國汽車巨輪掌舵的則是深耕新能源車20多年的比亞迪。
以價值升級應對行業內卷
“比亞迪唐在歐洲和保時捷卡宴一個價位”、“老外為了用比亞迪的語音控制,開始學習說中文”這些跨過半個地球傳來的新聞,總讓國內的網友感到興奮,沒想到中國汽車竟然給那些傳統汽車強國這么大的震撼。而在欣喜之余,很多人容易忽視比亞迪在遠航前的準備。
不同的國家地區,消費環境、法規標準完全不同,因此,汽車產品出海非??简炣嚻蟮捏w系能力,這種能力首先要建立在強大的本土實力上,而比亞迪成功出海的根本就在于夯實了國內市場。
今年上半年,比亞迪汽車累計銷量已達125.56萬輛,同比增長95.8%,其中海外累計銷量7.43萬輛。同時,比亞迪的月銷規模持續增長,6月份實現了25萬輛的巨大突破,再次刷新中國新能源汽車月銷紀錄,以絕對優勢穩坐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冠。
其中,比亞迪核心車型依舊保持亮眼的表現,漢唐雙旗艦銷量已經正式突破了百萬大關,樹立了主流中高端市場新標桿,秦PLUS月銷穩定在4萬臺以上,累計銷量已經突破百萬,宋PLUS 月均也3萬臺以上,這兩款A級車型依舊保持著比亞迪整體銷量定海神針的作用。
眾所周知,2023年是中國車市最卷的一年,狂熱的價格戰讓不少品牌在競爭中敗下陣來。尤其是新能源市場的內卷,更是不斷加劇淘汰進程,而比亞迪之所以能無懼價格戰,其實與產品價值的持續提升有著重要關系。
王朝家族核心的唐、漢、宋PLUS、秦PLUS均迎來了配置全滿提升的冠軍版車型。尤其是秦PLUS 9.98萬的起售價讓油車、新能源首次實現同價,消費者第一次可以以油價的價格享受到新能源的經濟性和舒適性,這樣的產品策略必然會引爆市場。
總之,對產品價值的堅持讓比亞迪能夠在2023年不斷擴大銷量,進一步鞏固了領軍的位置。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2023年,擁有穩固市場地位的比亞迪最終將新目標鎖定在了困擾自主品牌30年的難題——品牌向上。
2023年騰勢品牌進入到發力期,高端MPV騰勢D9連續4個月銷量破萬,徹底打破了別克GL8、豐田埃爾法在高端商務出行領域的壟斷。同時,全新轎跑SUV騰勢N7上市24小時訂單破萬,兩款新車的爆火已經讓騰勢成為了自主品牌上攻豪華車市場的突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