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總經理一職空缺150余天后,有汽車行業國度隊之稱的西風汽車團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風公司)迎來了二把手。
3月27日,西風公司召開指導班子(擴展)會議,并宣布周治平任西風公司董事、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免去其中國第一汽車團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一汽)副總經理、黨委常委職務。關系職務任免,按無關法律和章程的規則操持。
《中國運營報》記者采訪得知,2023年10月27日,自西風公司總經理楊青升任團體董事長、黨委書記后,西風公司總經理一職空缺至今。2018年11月至今,作為汽車老兵的周治平曾先前任職中國長安汽車團體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總裁和中國一汽黨委常委、副總經理,至此番官宣補位西風公司總經理,其任職履歷已遍布三大汽車央企。
值得留意的是,隨著周治平走馬上馬,西風公司新一屆指導團隊正式組建成功。3月27日晚,記者查問西風公司官方發現,企業引見——指導團隊一欄信息已更新。除楊青和周治平外,西風公司治理層還包含副總經理、黨委常委張祖同,副總經理、黨委常委尤崢,總會計師、黨委常委馮長軍,副總經理、黨委常委陳昊,黨委常委、紀委書記黃川。
(西風公司官方指導團隊信息已更新)
履新西風公司總經理之前,周治平在擔任中國一汽高管職務的同時,還曾專任奔流和紅旗品牌等高管職位。2023年1月8日,紅旗品牌新動力汽車戰略發布Allin新動力,當年4月6日,中國一汽召開Allin新動力戰略推進會,昭示著片面進軍新動力畛域的信心與雄心。
彼時,中國一汽還成立了紅旗新動力營銷中心,中國一汽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周治平專任紅旗新動力營銷中心總經理。周治平也由此成為中國汽車行業級別最高的新動力營銷總經理。
在國際汽車市場減速優勝劣汰的當下,西風公司也將轉型開展的重點聚焦于外圍科技自立自強,推進自主品牌和新動力汽車賽道減速開展。
西風公司關系擔任人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示意,在西方風起方案、科技創新躍遷執行和轉型更新三年執行引領下,西風公司已片面成功新動力品牌、平臺及產品的戰略規劃,特意是在自主品牌新動力乘用車方面,已構成猛士奢侈、嵐圖高端、西風(西風風神、西風奕派、西風納米)為干流的全品類新動力品牌格式。
據引見,西風公司正放慢推進產品關鍵以燃油車為主轉向節能汽車與新動力偏重,十四五后三年將推出21款自主新動力乘用車車型和17款新動力商用車基礎車型,2024年成功自主乘用車主力品牌全新車型100%電動化,2025年新動力汽車銷量比2022年翻一番、超越100萬輛。
關系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西風公司共開售汽車242.12萬輛,新動力汽車占比21.6%。新動力汽車開售52.4萬輛,新動力乘用車開售約43萬輛。其中,嵐圖銷量打破5萬輛,同比增長了1.6倍;猛士首款產品猛士917已成功上市。
2024年,關于西風公司來說是至關關鍵的一年。記者梳理發現,在2023年年底、2024年年終舉辦的團領會議上,西風公司治理層屢次強調:2024年,是公司承上啟下放慢轉型更新的關鍵一年。
依據西風公司確立的運營指標,2024年銷量將重回300萬輛臺階,到達320萬輛。這也象征著,銷量將在2023年242.12萬輛的基礎上,成功超越30%的增長。作為西風公司轉型新動力賽道的中堅力氣,2024年,嵐圖確定了銷量翻番,力爭超越10萬輛的指標。
關于銷量指標達成的前景,西風公司擔任人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示意,未來,新動力汽車、海外出口和后市場將成為新的、微弱的增長極。詳細到新動力汽車板塊,2025年,西風公司將在央企中成功率先達成自主新動力汽車開售百萬輛的指標。
尤崢也示意,估量到2025年,將成功西風自主乘用車年均銷量200萬輛,其中新動力汽車銷量占自主乘用車品牌的70%。
而國資委對中國一汽、西風公司和長安汽車三大整車央企新動力汽車業務啟動獨自考核,也將為汽車央企進一步激起創新轉型生機,進一步優化在汽車行業內的競爭力和盈利才干提供政策允許。
在新指導團隊率領下,西風公司能否成功新三年中期事業方案指標義務,成功以燃油車為主轉向節能汽車與新動力偏重的轉型開展,成為業內關注的重點。關于關系疑問,記者咨詢西風公司方面尋求采訪,其關系擔任人示意尚未有更多信息可供披露。
(編輯:石英婧校正:顏京寧)
文化|福特汽車117年歷史只有12位CEO,我們集齊了他們
撰文丨有文汽車百里奚
創辦人亨利?福特常用的簽名字體
2019年,通用汽車(GM)股價上漲了21%,而福特汽車(Ford)下跌了0.6%——后者仍然依賴于大卡車銷售的利潤。然而,繼續前進,福特希望新的移動領域將開始支付紅利。
福特首席執行官吉姆·哈克特(JimHackett)認為,一旦道路連接起來,只有“智能”才能生存下來,因為未來的汽車將嚴重依賴腦力發揮功能。據汽車新聞(AutoNews)報道,哈克特(Hackett)正努力推動福特汽車進入互聯、電力和自主領域,試圖扭轉長達三年的股票下滑趨勢,投資者認為這只藍色橢圓形的股票目前落后于通用汽車。
近三年前的5月21日,福特汽車公司CEO馬克?菲爾茲被董事會炒了魷魚,成為5月份全球最受關注的汽車行業高管職位變動新聞。2014年6月1日,馬克?菲爾茲從傳奇CEO艾倫?穆拉利手中接掌福特,然而在他的任期內,福特股價已跌掉了40%。盡管福特在全面推進業務轉型,以適應新興科技對產業的沖擊。顯然,以比爾?福特為代表的董事會已經對他的領導力失去了信心和耐心。馬克?菲爾茲的繼任者是來自于福特智能移動公司的CEO吉姆·哈克特。
在汽車行業普遍的經營環境不確定性增加的大背景下,我們似乎對于福特汽車CEO的更換感覺司空見慣,我們甚至會產生福特汽車更換CEO非常頻繁的感覺。事實上,福特汽車117年歷史(1903年創立)上,只有12位CEO,平均每位CEO的在位時間幾乎長達11年,而其中任職時間最長的是亨利?福特二世,長達34年!這比中國多數朝代的皇帝更換頻率還低。
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下漫長的福特汽車117年歷史上這12位CEO的簡介。
1、亨利·福特(HenryFord)
1903-1918,福特汽車創始人及首任總裁
亨利·福特1863年出生于一個農夫家庭,最初是一位機械工程師,早在1896年就造出了他的第一輛汽車。1903年6月6日,他創立了福特汽車公司。當第一款T型車以825美元的售價在1908年10月初次上市后,贏得了千千萬萬美國人的心,第一年的產量達到輛,打破了汽車業有史以來的所有紀錄。
他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將裝配線概念實際應用而獲得巨大成功者,并且以這種方式讓讓汽車在美國真正普及化。這種新的生產方式使汽車成為一種大眾產品,它不但革命了工業生產方式,而且對現代社會和文化起了巨大的影響,因此有一些社會理論學家將這一段經濟和社會歷史稱為“福特主義”。亨利·福特出生於美國密西根州迪爾伯恩的格林菲爾鎮,該鎮是今日迪爾伯恩市的一部分,他在1947年時逝世于故鄉德寶的住宅中,享壽83歲。
福特的父母威廉和瑪利·福特是來自愛爾蘭的移民,福特出生在他父母擁有的一座農莊上,他是六個孩子之長。他從小就對機械感興趣。12歲時他花了很多時間建立了一個自己的機械坊,15歲時他親手造了一臺內燃機。
1879年他離開家鄉去底特律做機械師學徒工,學成后他進入西屋電氣公司。
1891年福特成為愛迪生照明公司的一個工程師。當他1893年晉升為主工程師后,他有足夠的時間和錢財來進行他個人對內燃機的研究。1896年他制造了他的第一輛汽車,他將它命名為“四輪車”(Quadricycle)。
此后他與一些其他發明家離開愛迪生照明公司,他們一起成立了底特律汽車公司。但這家公司很快就倒閉了,因為福特一心只想研究新車而忽視了賣車。他讓他的車與其他公司的車比賽來證明他的車的優良性。他的第二家自己的公司,亨利·福特公司的主要產品是他的賽車,1901年10月10日他甚至親自開車獲勝。但不久他的資助者就迫使他離開了亨利·福特公司,此后這家公司被改名為凱迪拉克。
福特公司生產的汽車-T型車
福特非常注意他與他的雇員的關系。他的雇員每天工作八小時。1913年時每天的薪金是5美元(對當時來說相當可觀)。1918年T型的頂峰時期薪金被提高到每天6美元。對當時的情況來說這是前所未聞的。此外福特還獎勵雇員的發明創造,讓他們分享他們的發明帶來的贏利。
另一方面福特絕對反對工會。為了制止工會在他的工廠中活動他特別雇人研究防止工會的方法。一直到1941年在福特的工廠中才發生了第一次罷工,但一直到1945年福特離開他的公司時工會才真正能夠在他的工廠中立足。
2、愛德塞·福特(EdselFord)
1918-1943任福特總裁,曾擔任林肯首任董事長
1908年福特汽車公司生產出世界上第一輛屬于普通百姓的汽車-T型車,世界汽車工業革命就此開始。T型車的成功為亨利·福特帶來了金錢和榮譽,但是他并沒有因此得意忘形,而是致力于提高產量,并發明了大規模流水線裝配技術,使其坐上了汽車世界龍頭的寶座。
在取得這些成就之后,亨利·福特清醒的認識到,只有把企業的控制權牢牢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于是,他開始試圖建立自己的專制王國,想要將公司變成他的私人財產。
從1906年開始,亨利·福特陸續收購了其他股東的股份,持股比例上升到58.5%,并且在兒子愛德塞·福特上任之后,繼續讓兒子收購了剩余股權。直到1918年,福特汽車公司完全由福特家族控股。
T型車組裝流水線
1919年1月1日,福特將公司總裁的位置讓給他的兒子愛德塞·福特。盡管如此他依然是公司里的一號人物。此時,福特開始將其他投資者手中的股份買回,這使他和他的兒子成為公司的唯一擁有人。但這個決定給福特汽車公司帶來了一定的打擊。此時一戰后的蕭條迫使福特借巨款來買回他的股票。
愛德塞·福特是亨利·福特唯一的兒子,他小時候對汽車也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表現非常出色。亨利·福特對兒子十分滿意,并且說道“我有一個好兒子,他天生就是我事業的最佳繼承佳途徑,所以亨利希望愛德塞能進入企業學習,而不是進入大學深造。”
1913年,20歲的愛德塞中學畢業,父親認為實踐才是獲得知識的最佳途徑,愛德塞聽從了父親的安排,留在了父親身邊。1918年,亨利將公司總裁之位傳給了愛德塞,之后把公司42%的股份也交給了兒子。
愛德塞雖然成為了公司的總裁,但是實際控制人仍然是亨利·福特。盡管如此,愛德塞仍然經過不懈努力,為福特公司做出了巨大貢獻。他不僅主持設計了Y型車,保證了海外市場的成功,也推出了“林肯和風”等新產品,豐富了福特汽車的產品線。
1920年福特在巴西買了許多地來種橡膠樹,目的是為他的汽車生產輪胎。但這個行動的結果是一個大失敗。1945年他將這些地賣出時他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1922年1月11日,在愛德塞的建議下,福特收購了產品昂貴、品質優越的“林肯”汽車。而且愛德塞憑借對汽車時代脈搏準確的把握,繼續成功推出Y型車,并重新打造了林肯和風、水星車等受歡迎的車型,不僅大大豐富了福特的產品線,還開拓了海外市場。
愛德塞終于成為一個杰出的企業家,讓福特汽車在機械設計、品牌價值方面得到提升,但他積勞成疾,1943年僅49歲就離開了人世。
父親身為傳奇巨人,愛德塞·福特想要出人頭地就意味著要面臨更大的挑戰。父親亨利拒絕在公司策略上做任何變化,也聽不進周圍人的建議。在愛德塞的整個職業生涯中,他只是個命令的執行者,是老板的兒子。
3、亨利·福特二世(HenryFordII),
1945-1979擔任董事長兼總裁
老亨利飽嘗喪子之痛,但他的經營觀念依然僵化和過時,而且越來越阻礙公司的發展。但福特王朝依然如大船般向前駛去,家族的第三代也加入了公司。愛德塞的兒子小亨利·福特和本森·福特都陸續進入公司。亨利二世比本森更有才干,老亨利看出了孫子身上的潛能,但是他神經質的老毛病又犯了,他擔心自己在家族的至尊地位會受到威脅,因此對亨利二世采取了否定的態度,試圖阻礙孫子的發展之路,對他在工作中的表現視而不見,甚至不讓他搬進他已故父親的辦公室。
1945年,繼位之爭終于走向公開,老亨利迫不得已任命孫子為公司的總裁,但是亨利二世要求獲得“大刀闊斧進行改革”的權力,否則就不接受任命。老亨利雖然極不情愿,但他沒有別的路可走。隨后,在亨利二世的授意下,為老亨利起草的辭職信在一次董事會上被宣讀。
當時在經濟大蕭條的環境下,由于對手不斷生產新型和優質的汽車,福特公司已被通用公司和克萊斯勒公司超過了,而且還要面對戰后新涌現的汽車制造商們的激烈競爭。福特公司的情況不太樂觀,為了使福特汽車重新崛起,亨利二世在走馬上任后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革,從通用汽車公司挖來許多管理人才,推出更多車型,迅速恢復了競爭優勢,成為了僅次于通用汽車的全美第二大汽車公司,開啟了福特王國的新時代。
亨利·福特二世1980年退出了福特汽車的大舞臺,令人驚訝的是,他將手中的大權交給了一直默默無聞的非家族管理人員菲利普·考德威爾。
然而,福特公司雖然由菲利普掌權,但是實際控制權仍然歸于福特家族。在菲利普的領導下,福特汽車公司取得了不俗的業績,推出了“金牛座”等高質量的汽車,使福特王國經歷了一次偉大的復興。
福特汽車公司在美國汽車制造業中奪回了亞軍的寶座,成為了僅次于通用汽車的全美第二大汽車公司。亨利二世作為家族的第三代出色地完成了歷史使命。
4、菲利普·考德威爾(PhilipCaldwell),
1979-1985任職CEO
考德威爾的家鄉在俄亥俄州布爾訥維爾,他在南查爾斯頓長大,家族是英格蘭裔。1940年畢業于穆斯靜岡學院,主修經濟學。1942年,他獲得了哈佛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MBA)學位??嫉峦栍?953年加入福特,先后擔任卡車運營部、飛歌事業部及國際運營部的負責人,并將福特嘉年華(FordFiesta)車型引入歐洲市場。
亨利二世原本最合適的人選是他的弟弟威廉,但是威廉早已在大陸車失敗之后就退出了公司管理層;而他的兒子愛德塞二世也沒有突出的能力。最終,1980年3月,亨利二世將公司大權首次交給了已為福特效力25年的菲利普·考德威爾,但家族對公司仍然有著絕對的控制力,而這個控制力來源于后來被廣泛使用的雙層股權體系。
1978年,李艾可卡(LeeIacocca)被炒后,考德威爾接任福特汽車公司總裁。亨利·福特二世退休后,考德威爾接任福特首席執行官及董事長。菲利普·考德威爾自制、謹慎且處事周全,他迅速果決地處理了讓福特公司麻煩纏身的“質量門”。
在他任職期間,他批準了福特金牛座(FordTaurus)及水星紫貂的研發及投產,在退休前將兩款車型推向市場。1986年投產的福特Taurus車型,對于當時的主流家庭轎車市場而言,無疑是一個轟動性的設計。
1985年2月1日,考德威爾從福特退休,隨后擔任紐約希爾森雷曼兄弟(ShearsonLehmanBrothers)的常務董事。1990年,他入選美國汽車名人堂(AutomotiveHallofFame)
1986年福特的利潤超越了通用,成為美國最賺錢的汽車巨頭,福特汽車在80年代的復興被稱為“商業史上最偉大的一次復興”。
5、唐納德·彼得森(DonaldEugenePetersen),
1985-1990年任職福特CEO
唐納德·尤金·彼得森生于1926年9月4日,是一位成功的美國商人,為福特汽車公司效力近40年,在1985-1990年任職福特首席執行官(CEO)。
彼得森生于明尼蘇達州派普斯通,二戰及朝鮮戰爭期間加入美國海軍陸戰隊(),1946年獲得華盛頓大學的機械工程學學士學位(BSME),1949獲得斯坦福大學商學院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后加盟福特汽車。
1977年至1990年退休期間,彼得森一直是公司的董事會成員。1980年3月13日,他擔任公司的總裁兼首席運營官。1985年2月,彼得森擔任福特汽車公司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1988年被《美國今日報》評選為“最有價值人士”,1989年被《總裁》雜志評選為“年度首席執行官”,彼得森在任職期間實現了福特汽車管理模式的轉型。
唐納德·彼得森的一步到位的管理法結出了累累碩果:到1991年,該公司的銷售額已達889.6億美元,資產總額達1736.6億美元,雇用員工38萬人,成為美國第三大工業公司,西方國家第四大公司。
6、哈羅德·雷德·波林(Harold“Red”Poling),
1990-1993年任職福特CEO
雷德·波林1990年從唐·彼得森手中接任福特CEO一職。他曾帶領福特渡過1990年代初的大蕭條,之后幫助福特重獲新生。
波林1951年加入福特,任鋼鐵部門控制辦公室的成本分析師。他在福特的財務系統里得到提拔,在歐洲和北美的許多職位上工作過。波林是以嚴苛財務領導的形象在公司一舉成名的。他對削減成本的注重讓福特在80年代末利潤超過規模大得多的通用汽車。
波林1990年至1994年任福特的CEO,帶領福特走過了大蕭條時期。到波林退休的時候,福特已經掌控了美國汽車市場25.3%的份額,相比1983年的21%有了大幅提高。1993年,福特的凈收益達到了25.3億美元。
波林在福特還有一件軼事已經成為傳奇,他曾對開發1989版福特雷鳥的團隊進行了嚴厲的斥責。他真正關心的是MN-12團隊之前對新車的重量和成本所制定的目標,而這兩個目標他們遠遠沒有達到。
波林1990年接任福特主席兼CEO時已經64歲。公司為了他破了一例,不用遵守65歲退休的規定,波林得以任主席直至1994年。1993年10月4日,在改版的1994福特野馬的發布會上,波林一輛紅色野馬的車鑰匙交給特洛曼,象征著將整個公司交到他手中。
7、亞歷克斯.特羅特曼(AlexTrotman),
1993-1998年任職福特CEO
亞歷克斯·特羅特曼出生在英國,是福特汽車公司首位外籍CEO,任期為1993年11月-1998年12月。他對福特最大的貢獻要屬1995年提出的“福特2000”計劃(Ford?2000):通過一系列的業務合并、簡化業務程序等措施鞏固福特的生產、營銷和產品開發力量。據統計,這項計劃為福特節省了50億美元的成本開支,并推動福特在1997年收獲了70億美元的盈利。
1998年底,特羅特曼從福特退休并提攜雅克·納賽爾(JacquesNasser)為繼任者。之后,特羅特曼擔任英國帝國化學工業公司的主管。2005年,特羅特曼去世。
8、雅克·納賽爾(JacquesNasser),
1999-2001年任職福特CEO兼總裁
雅克·納賽爾在1999-2001年間出任福特首席執行官兼總裁。
1996年11月1日,雅克·納賽爾開始負責福特汽車的業務。擔任總裁后,大幅削減企業的運營成本。1998年,由于前CEO亞歷克斯.特羅特曼退休,雅克·納賽爾開始接掌福特。在他任職期間,福特是全球最盈利的車企,利潤為72億美元,銷售額為1630億美元。他對福特進行改革轉型,趕超通用在美國的市場份額,降低福特對皮卡的依賴性。
他關閉了許多虧錢的工廠,出售虧損業務,制定了新的人力資源政策。在1999年以64.5億美元的高價并購了沃爾沃,28億美元并購了路虎,幫助福特實現汽車業務一體化供應鏈。
當福特和納賽爾接管公司后,他們在公司上下推行了一次充滿人情味的行動。他們花了2億美元實行一個稱為E模式(ModelE)的項目,為每個員工家庭配備電腦。公司宣布在美國部分場所開設“家庭中心”計劃,提供免費白天看護和成人教育。
9、比爾·福特(WilliamClayFord,Jr.),
2001-2006年任CEO兼董事長
福特汽車交到了家族第四代比爾·福特手中。
比爾于1999年1月接任福特公司的董事長一職,比爾繼承了老福特的理念,快速推進福特汽車公司向前發展,以實績贏得了家族的信任,妥善處理了公司與環保組織的緊張關系,并提高了福特公司30萬在崗與退休職工的收入和福利。
比爾·福特1979年作為一名產品計劃分析師加入福特汽車公司。曾在公司擔任一系列職務,涉及生產、銷售、營銷、產品開發和融資。在1982年福特公司與全美汽車工人聯合工會(UAW)進行的具有突破性的勞資談判中,他在公司“全國談判小組”任職。1987年,他被選為福特瑞士公司董事長兼執行總監并于1988年1月14日入選福特汽車公司董事會。
1990年,福特擔任福特汽車集團業務戰略部負責人。他率領團隊制定方針,為在發展中國家建立小量生產廠提出了建議,該建議既大大降低了總成本,又保證了產品質量。
1992年,福特受命擔任氣候控制業務部總經理。在他的領導下,該部門盈利情況好轉,產品質量有很大提高。他在廠區附近劃出了公司首家野生動物棲息地,還建立了世界上首家使用回收塑料占所有塑料部件25%的汽車廠。在他擔任總經理期間,氣候控制業務部因為使用水代替生產過程中的危險化學制劑而獲得“總統環境質量委員會獎”。
1994年,福特先生升任公司副總裁,并擔任公司商用卡車中心負責人。他于1995年離任,接下來擔任公司董事會下屬的融資委員會主席一職,直至被任命為CEO。1997年,福特受命擔任董事會下屬環境與公共政策委員會主席。
10、艾倫·穆拉利(AlanMulally)
2006-2014任福特總裁兼CEO
艾倫·穆拉利于1945年8月4日生于美國堪薩斯州,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管理碩士學位、美國堪薩斯大學航空航天工程學學士和碩士學位。
2006年9月,49歲的比爾·福特宣布卸任,將接力棒交給了波音前總裁艾倫·穆拉利。2014年7月艾倫退休,馬克成為了新的CEO,而艾倫和馬克也都不是家族成員。
2006年接任福特CEO時,當年福特大虧127億美元,瀕臨崩潰邊緣。他對福特的發展制定了新的方向:側重于福特品牌、生產滿足不同市場需求的產品、推廣少而精的名牌產品、生產具有一流質量、安全、節能和更多價值體驗的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