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出現下滑,其中包括寶馬和MINI。
2024年第一季度,寶馬集團在全球實現了1.1%的交付量微增,其中純電動汽車需求達到了28%。
寶馬集團交付了第100萬輛純電動汽車,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盡管市場環境不穩定,但寶馬集團預計將在2024年繼續保持其電動汽車的增長。
寶馬集團在歐洲市場實現了5.5%的強勁增長,向歐洲客戶交付了227,784輛汽車。
寶馬集團在全球所有主要地區的銷售表現均衡,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大幅增長,高端豪華車型銷量同比大漲21.6%。
值得注意的是,寶馬7系在1月至3月期間的全球銷量也實現了兩位數同比增長。
寶馬品牌在2024年第一季度銷售了531,039輛汽車,較去年同期增長了2.5%。
寶馬品牌純電動汽車需求尤為強勁,同比增長40.6%。
在寶馬品牌的純電動汽車產品中,寶馬i4、寶馬iX3、寶馬iX1、寶馬iX和寶馬i7的需求尤其大。
寶馬品牌新推出的寶馬5系特別受消費者歡迎,具有四種傳動系統版本,其中包括純電動寶馬i5。
MINI品牌的銷量在英國、西班牙、葡萄牙、中國、南非、韓國和拉丁美洲等國家和地區均有所增長,向全球客戶銷售了62,107輛汽車。
全新MINI系列的上市準備工作仍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新款MINICountryman在2月底正式發布,提供內燃機和電動車型,未來幾個月內,MINICooper的純電動版車型和內燃機版車型都將投放市場。
另一款跨界車型MINIAceman將于2024年4月首次亮相。
勞斯萊斯在第一季度向全球客戶交付了1,525輛汽車,同比下降7.0%,但其定制車型精美,提供了許多新款車型選擇,其中包括第三款Droptail定制車型——Arcadia。
在美國市場,寶馬集團在2024年1月至3月期間向當地客戶交付了90,844輛汽車,同比增長1.2%。
在歐洲市場,寶馬和MINI品牌第一季度交付量為227,784輛,同比增長5.5%。
在德國市場,寶馬和MINI品牌的交付量同比增長7.6%。
在中國市場,寶馬集團2024年第一季度銷售了187,452輛寶馬和MINI汽車,同比下跌3.8%,部分原因是價格戰和來自中國汽車制造商的競爭加劇。
貝倫貝格分析師Romain Gourvil認為,電動汽車需求放緩以及中國在定價和技術方面的激烈競爭預示著德國汽車制造商將在2024年面臨充滿挑戰的一年。
中汽協的數據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了560.9萬輛和568.7萬輛,同比增長分別為6.6%和10.7%。
雖然除韓系品牌外,其他四大汽車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出現下滑,但整體市場表現仍較為強勁。
世界能源結構的過去與未來
今日讀《2018世界能源統計年鑒》和《BP世界能源展望2018版》,整理成閱讀筆記以便日后查閱。
2017年, 全球能源需求增長了2.2%, 高于16年的1.2%, 高于十年平均的1.7%。中國能源消費增長3.1%, 連續17年成為全球能源消費增量最大的國家。
石油
1、全球石油消費增長1.8%, 即170萬桶/日, 連續第三年超過十年平均增速 (1.2%) 。 中國 (50萬桶/日) 和美國 (19萬桶/日) 貢獻了最多的增量。
2、過去10年間,中南美洲探明了更多的石油。
天然氣
1、天然氣消費增長了960億立方米, 上升3%, 是2010年以來的最快增速。消費增長主要來自中國 (310億立方米) 、 中東 (280億立方米) 、 歐洲 (260億立方米) 。 美國的天然氣消費下降了1.2% (110億立方米) 。
2、中國天然氣消費增速超過15%, 約占全球天然氣消費增長的1/3。 如此快速的擴張歸功于中國***打出的一套力度空前的組合拳, 通過胡蘿卜加大棒的策略鼓勵工業和住宅用戶進行 “煤改氣” 或 “煤改電” , 而多數用戶選擇了 “煤改氣” 。盡管受此政策影響的300萬戶家庭吸引了更多眼球, 但實際上 工業用戶 “煤改氣”的量更大。預計中國的天然氣需求在今年繼續強勁增長, 但在未來幾年應該不會出現像去年那樣大的增幅。
3、過去10年間,獨聯體國家及亞太地區探明了更多的天然氣。
煤炭
1、煤炭消費增長了2500萬噸油當量, 上升1%, 是2013年以來的首次增長。煤炭消費增長主要來自印度 (1800萬噸油當量) , 中國的煤炭消費在連續三年(2014-2016年) 下降后出現小幅反彈 (400萬噸油當量) 。 經合組織國家煤炭消費連續第四年下降 (-400萬噸油當量)。
2、亞洲的煤多,所以許多發展中國家依然依賴煤炭作為主要能源。
可再生能源、 水電和核能
2、中國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增長了 2500萬噸油當量 , 打破了此前的增長記錄。如果把2017年所有國家不同一次能源消費的增量進行排序, 中國的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將分列第一和第二。
3、水電增長近0.9%, 相比之下十年平均值為2.9%。 中國水力發電的增量為自2011年以來最低, 歐洲則下降了10.5% (-1600萬噸當量) 。
4、全球核電增長了1.1%。 中國 (800萬噸油當量) 和日本 (300萬噸油當量) 的增長一定程度上被韓國 (-300萬噸油當量) 和中國臺灣 (-200萬噸油當量) 所抵消。
5、2017年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增長約100吉瓦, 僅中國就貢獻超過50吉瓦。去年 全球太陽能發電量增長超過三分之一 , 增長主要源于政策支持, 也得益于太陽能發電成本持續走低。 太陽能發電成本已經普遍低于5美分/千瓦時。
發電
1、2017年, 全球一次能源消費有40%用于發電, 使電力成為最大的用能行業。去年發電量增長了2.8%, 接近十年平均值。 94%的增長來自新興經濟體, 經合組織國家的發電量自2010年以來基本沒有增長。 發電量增長的近一半來自可再生能源 (49%), 剩下主要來自于煤炭 (44%) ??稍偕茉丛诎l電結構中的占比從7.4%提升至8.4%。
2、不同地區的能源結構差異比較大。
關鍵材料-鈷和鋰
1、自2010年以來, 鈷產量年均增速僅為0.9%, 而鋰產量同期年均增長 6.8%。
2、2017年, 鈷的價格幾乎翻了一倍, 碳酸鋰的價格上升37%。
3、鈷產量及儲量
3、鋰產量及儲量
小結
經濟背景
1、在漸進轉型的情景下,全球GDP預計年均增長3.25%,主要有發展中國家所驅動。超過80%的世界生產增長由新興經濟體驅動,中國和印度占此增長的一半以上。
2、人口增長也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驅動因素之一,2040年的人口有望達到92億,新增的17億人口主要由非洲及除中國外的亞洲國家所貢獻,中國進入老年化階段,人口總量將逐步下降。到2040年,全球城市化的趨勢依然會延續,因為新增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的中心地帶。 大部分的城市化增長發生在非洲,預計非洲的新增人口占世界的近一半,其中有近6億新增人口屬于城市人口,占全球總增長的三分之一。 可惜的是,由于非洲的生產率低下,人口的爆炸性增長卻不能反映在GDP的增長上,其對世界增長的貢獻度不足10%,因而難以有效拉動對能源的需求。
3、全球經濟日益繁榮驅動能源需求的增長部分被迅速下降的能源強度所抵消,全球能源需求年均增速從過去20年的超過2%,下降至1.3%左右。 到2040年,盡管全球GDP增長超過一倍,但世界能源消費僅增長33%左右,顯著低于過去25年的年均增速。
分行業需求-工業
1、總體來看,目前的能源結構中,工業(包括能源的非燃燒使用)占據一半份額,民用和商用建筑占了29%,交通領域占了20%。
2、在工業領域,由于中國的快速工業化接近尾聲,未來的工業能源消費增長將明顯放緩。中國工業能源需求的增長,在過去15年增長了三倍,未來中國經濟將由能源密集型工業行業(如鋼鐵和水泥)轉向較低能源密度的服務業和面向消費者的行業,并因此造成工業能源需求增長的停滯。而且,有一部分工業生產會轉向低收入經濟體, 包括印度在內的亞洲、非洲的新興市場國家一起構成工業能源消費增長的約70%。
(注:工業不包括能源的非燃燒使用)
3、工業能源結構中, 天然氣和電力滿足了全部工業能源的增量需求 ,而伴隨著煤改氣的普及,尤其在中國,到2040年煤炭所提供的工業能源比例從目前的三分之一下降到不足四分之一。
4、能源的非燃料使用將具有更顯著的重要性。非燃料使用是指作為石油化工產品的原料、潤滑劑、瀝青等用途。在未來,工業行業除非燃燒使用外的消耗增速將放緩至年均1.0%的水平,而非燃燒使用增速卻能保持在年均1.9%的水平,使得2040年的能源非燃料使用,在總工業增長需求中的比重上升至近20%。其中,石油占能源非燃料使用增長的三分之二,天然氣占所剩的大部分份額。
分行業需求-建筑
1、在建筑領域, 能源消費的增長主要由亞洲貢獻,最大的能源種類為電力。
2、建筑能源需求增長的驅動力是 人口增加和經濟發達程度增加 ,人們不斷追求更加舒適的生活和工作。 亞洲、非洲和中東總計占建筑行業能源使用增長的90% 。
3、建筑行業幾乎所有新增能源需求是使用電力給 空間降溫和為電器功能 。
分行業需求-交通
1、到2040年,全球對公路、航空和海運的客運及貨運服務需求將增加兩倍以上,不過由于能源效率提高,對能源的需求僅會增長25%。在道路交通方面,機動車保有量和交通需求上升的影響被效率提升所抵消,但卡車的能源需求增長強勁。 由于卡車的效率提升相對緩慢,導致其在交通行業內消費的能源份額增加。同時,航空客運交通增長也很強勁。
(注:非公路包括航空、海運和鐵路;汽車包括兩輪和三輪車輛)
2、未來在交通領域,石油依然占主導地位,但可替代能源尤其是天然氣和電力的使用逐漸增長。預期到2040年,石油需求占比從目前的94%下降至85%左右,天然氣、電力和“其他”類能源各占交通能源需求的5%。
天然氣的增長集中于液化天然氣在長途貨運和海上交通的使用。
電力的增長集中于乘用車和輕型客車的使用。
“其他”種類能源主要是生物燃料,而氫能僅在交通中能源中占很小一部分。 氫能的前景在2040年前后才有看頭,能否進一步發展取決于氫能在長途道路貨運供能上與液體燃料和電力的競爭力。
3、到2040年,乘用車總量大幅增長(增長至20億輛),同時電動車數量增加(超過3億輛),車輛效率顯著提升。屆時,PHEV和BEV的總量大致持平。展望期間,在監管和***目標的驅動下,全球汽車總體效率將年均提高2-3%。
4、未來道路交通的能源需求受三大因素的影響: 電動汽車、共享出行和自動駕駛 。
到2040年,乘用車行車公里數有30%是使用電力,顯著高于電動車全球汽車總量中的占比15%。更高的比例意味著共享出行中,電動汽車將占據重要地位。此外,屆時電動卡車行車公里數的占比將達到15%,主要集中于短途輕型客車。
(注:汽車包括兩輪和三輪車輛)
5、液體燃料的需求并不會出現明顯的變化。為達到排放標準,汽車制造商的手段包括調整ICE汽車所占銷售份額、銷售更多的電動汽車;采取減重等方式提升車輛效率。
6、假設在世界范圍內,能夠實施自2040年起對內燃機汽車銷售的禁令,則電動車的銷售情況將會更加樂觀。到2030年,約三分之一的新售汽車是純電動車;到2035年,BEV的銷售比例會達到三分之二,并在2040年達到100%。另一方面,到2030年,有20%的乘用車行車公里數由電力供能,2040年將達到約三分之二。
分行業需求-電力
1、全球持續電氣化,從生產電力的結構上看,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持續增加, 在增量當中,可再生能源的比例約占一半 ;天然氣與核能的比例保持穩定;煤炭依然是電力的最主要能源來源,到2040年占比依然有近30%。在新增部分中,煤炭的貢獻僅為13%,而過去25年中,這一比例是40%。
地區需求
1、可再生能源的普及還看中國和經合組織,而在亞洲其他地區,煤炭發電依然是主流,并占新增發電量的絕大部分。
地區需求-中國
地區需求-印度
1、印度將成為全球能源最大的增量市場。不過依然以煤炭作為主要能源,占能源新增需求的45%。為了使全部人口都可以使用電力,將有 超過70%的煤炭消費增量被用于電力行業 。
2、印度的可再生能源增長迅猛,尤其是 太陽能 的增長。
地區需求-美國
1、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的地位有所加強。 美國在全球石油(石油和天然氣凝析液)生產中的份額從現在的12%上升至2040年的18% ,屆時沙特阿拉伯排在第二位,占比13%。 在天然氣方面,美國2040年的產量占全球的24% ,屆時俄羅斯排在第二位,占比14%。
2、由于美國的能源消耗量也大,因此其凈出口在全球貿易份額中的比例不高。同時 美國將失去最大可再生能源生產國的地位 ,其生產比例將從目前的24%下降至2040年的15%。與之相比,屆時 中國的可再生能源占比將上升至約30% 。
地區需求-歐盟
1、歐盟繼續 引領低碳經濟的轉型 ,其2040年的碳排放比2016年下降超過35%,單位GDP碳排放是世界均值的一半。到2040年,非化石能源滿足歐盟約40%的能源需求,與2016年的25%相比有所提升,遠高于世界平均的25%。
能源的供需
1、 2040年的能源結構將呈現前所未有的多元化,屆時 石油、天然氣、煤炭和非化石能源預計將各提供世界能源的約四分之一 。
(注:非化石能源包括可再生、核能和水電)
能源的供需-石油
1、全球液體燃料(石油、生物燃料和其他液體燃料)的需求增長約1300萬桶/日,到2040年達到 1億9百萬桶/日 ,而供應方面主要由美國和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增產來保障。
2、細分看,交通行業持續主導全球石油需求,占全球需求增長的一半以上。 到2040年,液體燃料的總體增長進入停滯,但非燃燒使用的需求依然會增加。
能源的供需-天然氣
1、天然氣由于需求廣泛(工業化程度和電力需求增加、持續的煤改氣),加上低成本供給的增加(美國和中東)和液化天然氣供給持續擴張,全球范圍內的 可獲得性將顯著提升 。 在增量當中,美國和中東(卡塔爾和伊朗)占據一半以上的份額。
2、增長的驅動力主要源自 工業和電力行業 。
3、全球貿易進一步繁榮,隨著流動性提高,全球價格將更加同步。
能源的供需-煤炭
1、中國和經合組織國家需求下降,印度和亞洲其他國家的需求繼續增長,相互抵消后的總體需求平穩。
能源的供需-可再生能源
2、太陽能成本的下降超出預期。在科技的發展與政策的支持下,太陽能的學習曲線以更高的速度下滑。預計累計發電裝機每提升一倍,光伏組件成本可下降24%。
能源的供需-核能和水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