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小米汽車App顯示,小米汽車首款車型小米SU7(圖片|性能|詢價)的交付期間有所延伸,局部訂單已排期至半年左右。小米SU7的交付期間區分為:規范版估量13-16周交付,Pro版估量16-19周交付,Max版則需25-28周交付。
小米汽車首款車型小米SU7于3月28日正式上市,售價區間為21.59-29.99萬元。小米官網曾示意,規范版和Max版估量從4月底開局陸續啟動交付,Pro版估量從5月底開局陸續啟動交付。但目前來看,交付期間有所延伸。
小米汽車工廠分兩期樹立,其中一期占低空積約72萬平方米,年產能為15萬輛,已于2023年6月完工;二期方案于2024年開工,2025年完工。
小米SU7定位為C級高性能生態科技轎車,提供海灣藍、雅灰、橄欖綠等多達9種車身色彩供選用。新車搭載可升降尾翼,風阻系數僅為0.195。
內飾方面,新車搭載小米澎湃智能座艙,全系標配8295芯片,中控屏照應靈便,操作絲滑順暢。此外,新車還搭載大模型加持的小愛同窗,可成功延續對話、離線對話、協同喚醒、可見即可說、高噪喚醒和一句話多指令。智駕方面,新車提供XiaomiPilotPro和XiaomiPilotMax兩種智駕方案,全系標配全國都能用的高速領航、一鍵代客泊車以及智能泊車輔佐。
動力方面,小米SU7提供單電機及雙電機四驅兩種供選用。單電機版最大功率299馬力,裝備73.6kWh的弗迪磷酸鐵鋰電池,續航里程為700km;雙電機四驅版綜合最大功率673馬力,續航里程為810km。充電方面,駁回800V高電壓平臺的雙電機四驅可成功充電5分鐘續航參與220km,15分鐘續航參與510km。
任我明說:小米SU7即將抵達戰場!小米汽車想成功有多難?
引言 |會是“電動版觀致”嗎?
近日小米汽車表示:3月28日,小米SU7將正式發布。
關于這款網紅車,網上吵一片。有人信誓旦旦說車出必買,有人嗤之以鼻認為曇花一現,更多人在討論價格到底是多少?那小米汽車前景到底如何?
本期《任我明說》和大家一起聊聊。
▲任我明說:小米汽車想成功有多難?
時長約14分鐘,建議WiFi下觀看
老任和老封各持相反觀點:前者表示看好小米汽車,甚至都想買一輛;后者坦言,認為它可能會是“電動版觀致”。雙方交鋒激烈,爭吵不斷!
一款產品賣的好不好,主要看三方面:產品、渠道、營銷。
一、產品
老封并不看好小米,認為它可能會是“電動版觀致”。
觀致當年說這世界不需要一個Another汽車品牌,但其實它也是現有技術的匯總,產品缺乏真正的顛覆性;調性希望接近豪華品牌,但最后不是平替版寶馬3,而是中國版速騰;號稱產品是由國際精英團隊和知名供應商打造,但現實中很難形成合力;價格不接地氣,首戰失利。
觀致的產品力可圈可點,但管理層戰略保守、不懂中國市場卻自視甚高、與輿論一度關系緊張,最后即使寶能入場,也未能挽回敗局。
雷軍說,小米汽車的目標是媲美保時捷和特斯拉,大意是要有保時捷Taycan一樣的性能,以及特斯拉Model S一樣的智能。
老封認為,這句話本身就有問題,性能不只是百公里加速;作為車主,Model S的智能在如今并不是一個值得學習的對象。
首先,所有特斯拉車型的FSD功能在國內尚未落地,目前只是L2級輔助駕駛,相比頭部的華為ADS 2.0、小鵬、蔚來已經落伍。
重點是,特斯拉采用純視覺方案,摒棄了激光雷達在內的所有雷達。而小米配備了激光雷達和毫米波雷達,走的是融合方案。二者根本不在一個技術路線上,如何致敬?
老任并不認同:雷軍在發布會上說什么和他的產品之間不能完全畫等號。為什么像Taycan一樣的性能,因為大家都知道保時捷性能好;為什么像特斯拉一樣的智能?因為大家覺得特斯拉代表了智能電動車。這是小米汽車利用大眾熟知的品牌來快速建立消費心智。
同時,老任也不客氣的指出:老封的Model S是HW1.0的舊車型,和現在的HW4.0不具有可比性。
老封表示:也不能把雷軍在發布會上的話全當玩笑,一方面他確實是Model S最早的一批中國用戶,另一方面小米SU7的外觀神似保時捷Taycan--作為一個致力于成為全球前5的車企,如果連外觀都沒有獨立設計語言,有點說不過去。
關鍵還在于:SU7是一輛轎車。眾所周知,轎車都沒有SUV賣的好,就算你致敬保時捷,你好歹先出個電動版的Macan啊?
老任繼續反駁,車子長得像保時捷絕對沒問題,雷軍自己說了“我們造的車子要給用戶向往感”:一輛20萬的產品,長得只像20萬是沒有向往感的,只有看起來像100萬才有向往感。
另外,小米SU7的設計既保守又有突破,整體符合大眾用戶的審美,如果一輛車什么都標新立異,那它只能走小眾化路線,路就窄了。
除了產品設計以外,老任看好小米汽車的點還有:
▎小米造車花了100多億,比花10億做出來的車要好上不少;
▎認可小米整個團隊的Know-how水平;
▎小米造車雖然只用了三年多時間,但把握住了產品正確推向市場的關鍵時間窗口;如果真的到2025年或2026年才推出產品,或許就沒有機會把產品賣向市場了。
▎雷軍其實對汽車行業很有了解。雷軍自認為對汽車不是很了解,這只是他謙虛的說法,例如,他是中國第一批Model S車主,他投資了蔚小理三家新勢力中的兩家且參與整個流程決策,因此,雷軍熟悉造車從0到1的困難、造車新勢力的起伏及其中的經驗教訓,這對小米造車是有很大幫助的。
老封反駁:李斌曾表示“沒有200億不要造車”,所以雷軍的100多億到底是多還是少?至于雷軍比較懂車、有決斷力等等,難道觀致的高管是不懂車的嗎?當時麥肯錫的團隊沒有決心嗎?最后實是什么樣子大家都看到了。
老任大笑:可能正是麥肯錫團隊的存在,才是觀致落敗的根本原因。
而且他認為,觀致當時沒有一個靈魂人物,還主動割裂了和奇瑞的關系,這讓中國消費者產生了距離感。加上中外雙方意見不太統一,導致效率不高。
反觀小米汽車,有雷軍親自上陣,他本人決心有目共睹且影響力巨大;其次,小米手機有廣泛群眾基礎,讓小米汽車自帶流量。小米團隊以中方人員為主,組織結構成熟,效率更高。
最后,首款車型SU7的完成度高,產品定義是國人喜歡的類型,所以應該不會出現觀致汽車的窘境。
老封仍然不看好,因為一個樸素道理:汽車行業沒有“生而成熟”,小米汽車正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并不算友好的輿論環境,上市后的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引***潮般的質疑。重點是定價上來就走高端,可能脫離它的基本盤。
在產品層面,雙方各抒己見,并不能說服對方。
二、渠道
小米SU7上市后,它首年的平均月銷會是多少?
老任認為,小米SU7過完了半年的產能爬坡之后,每個月銷量應該穩在8,000至10,000臺,如果只能賣個四五千臺一個月的話,那肯定是失敗的。
就目前進展看,他持謹慎樂觀態度。
老封不同意,認為小米SU7第一年的平均月交付量應該不到5000輛。
一、所有全新品牌、全新團隊、全新平臺、全新渠道,推出的全新產品,多數消費者都會持觀望態度。無數事實證明,半年內的全新車型問題最多。
<p
小米SU7實車曝光,擔心“一上來不火”更擔心“賣的太火”
近日,網絡上曝光出一組媒體實車拍攝小米SU7的現場照片,一時之間引發了無數熱議。據悉,此次媒體拍攝已經和小米汽車簽署了《保密承諾函》,但其照片卻被提前曝光,因此根據協議規定,小米將對該媒體進行追責,泄密媒體或將面臨300萬元人民幣的賠償。
作為目前話題度最高的新勢力車企,小米汽車一直備受關注。在央視新聞《面對面》節目中,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談及了對于造車的開發和預期。他透露,小米造車的策略之一是“十倍投入”,對于首款車型的投資超過百億,很是擔心“一上來不火”的情況出現,可見雷軍對于自己的造車之路也是充滿憂慮。
小米SU7遭遇提前曝光
眾所周知,一臺新車型的上市宣傳是要遵循一定規律并且擁有極為嚴苛的節奏,可惜世事無常,小米的新車SU7就慘遭了媒體提前曝光,導致實車照片提前曝光,這很有可能會打亂小米對于新車的宣發節奏,進而影響新車的上市和銷售。
其實這并非小米汽車第一次遭遇提前曝光。早在今年年初,小米汽車旗下的一家零部件供應商的設計圖紙遭泄密。有汽車博主發布了關于小米汽車車型的設計圖片,展示了小米汽車保險杠和部分裝飾件圖樣,以及小米與北汽模塑相關合作細節等信息。當時這一事件小米集團依據《保密協議》對涉事合作方進行了100萬元人民幣的嚴肅處理。
此次小米新車SU7的《保密協議》更加嚴格,據悉此次違規的賠償金額或高達300萬元人民幣。此次事件也反映出了小米汽車對于產品設計和保密性的重視,相信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小米汽車將會繼續加強產品的保密性和創新性,為消費者帶來更多的驚喜和體驗。
不過對于這起實車照片泄密事件,也有網友推測很有可能是小米汽車自導自演的一起創造熱點的自我宣傳。畢竟從發布的照片的拍攝角度以及關于小米新車SU7已經在工信部備案外觀來看,提前泄密本就價值不大,小米想要在新車上市前收獲一波關注,用一個泄密創造熱點無疑是非常有效的辦法。
”十倍投入”確保一蹴而就
以往對于一家車企想要推出一款新車,往往需要投入10-20億元的研發資金和300-400名各級的人力投入。這樣的投入力度在小米雷軍的眼中卻是遠遠不夠的,為了能夠讓小米的新車能夠成為爆款,小米可謂做到了“十倍投入”,據雷軍自己的話說,小米為了首款車型投入了3400名工程師,研發費用超100億元。
與此同時,雷軍還解釋說:“有了這樣的把握以后,反正我是抱著志在必得的方式來做的?!钡瑫r對小米汽車的銷售情況有所擔心,怕“一上來不火、大家都不買”,還擔心“大家都來買,但要等一兩年”,這些話語的背后可以看出雷軍對于造車的成功與否也是壓力山大。
雖然雷軍之前從沒有踏足過汽車領域,但是對于小米造車依然表示難度可控。雷軍曾經表態:“有一個車企的董事長告訴我,智能電動汽車其實就是一個大號手機裝上四個輪子,說明這兩個行業在高度融合?!币虼死总娬J為小米造車有很多天然的優勢,現今的智能電動汽車本質上就是汽車工業和消費電子工業的另一種組合。
在近期 工信部發布了《免征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第七十二批)》,小米SU7赫然在列,目錄內直接公布了大量小米SU7的車型配置信息。首先小米SU7的長寬高分別為4997/1963 /1440mm,軸距3000mm,尺寸已經達到了準C級車的標準,車身比例相當協調,外觀很有運動氣息。
電池方面,小米汽車配備了73.6kWh和101kWh兩種容量的動力電池,純電續航里程分別為628/668km和750/800km,整車整備質量分別為1980kg和2205kg。
另外小米新車SU7動力分為單電機和雙電機四驅版本,單電機版本最大功率為220kW,搭載比亞迪的73.6kWh磷酸鐵鋰電池包,電壓平臺為400V;雙電機版本前后電機功率為220kW/275kW,使用的是寧德時代的101kWh三元鋰電池,電壓平臺為800V。由此可見高配備小米SU7無論是續航還是補能都更具優勢。
根據此前曝光的消息來看,目前小米汽車SU7的款型已定,即標準版、Pro版、Max版,另外還有一個賽道版(不會批量銷售),售價很可能會在19-30萬元。預計小米汽車會在12月28日左右開啟小米SU7的預售發布會,2024年1月正式上市銷售。對于小米汽車的首款車型SU7的更多消息,我們也會持續跟進報道。
1003夜的故事:看雷軍和他的小米SU7都有哪些硬實力!
江山不老,紛爭不休,江湖從無休憩之日,一朝踏入便身不由己。
世間無處不江湖,校園有校園江湖,職場有職場江湖,就連醫院住院部都有病人之江湖……。而如今汽車圈,便一如江湖般勢力叢生、紛爭不斷。在造車大軍之中,無論是用熱愛造車,還是用PPT造車,甚至一些跨界造車的新品牌將概念、營銷都當作了造車主旨,錯把李鬼做李逵,從起點開始跑偏,致使眾多新品牌搶進市場,導致車市競爭不斷加劇。歸根究底,是由汽車產業的強勢增長所帶來的。
不過客觀的說,在這錯綜復雜的江湖勢力面前,汽車市場的變革已經不可避免,各大車企也是十八般武藝各顯神通,紛紛尋找契合時代的破局之路。就連主機廠、經銷商、消費者甚至零配件上下游企業,也全都進入了調整期。畢竟造車與其他事業不同,造車是一件無法取巧的事,好與壞之間總有一道明顯的界限,這跟營銷相關但又不完全是營銷,只有當你的本事大于名氣時,才能夠被稱作深藏不露。說到深藏不露,造車1003天的小米汽車絕對可以稱上一號,做到了一鳴驚人。
12月28日,一場科技與創新的盛宴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進行了長達三小時的演講,不僅公布了小米汽車五大核心技術其首款作品小米SU7也進行了“預發布”,全方面讓我們看到了其1003天的造車集中體現同時也是小米集團從手機行業到汽車行業的重大跨越,更是“人車家全生態”完整閉環的關鍵跨越。
雷軍還表示,汽車行業已經100多年,百年賽道無捷徑,“小米決定十倍投入,從底層核心技術做起,認認真真造一輛好車,并通過15年到20年的努力,成為全球前五的汽車廠商,為中國汽車工業全面崛起而奮斗!”
自研是重點,多項全球第一
我們都知道小米集團是一家以創新為核心的公司,進入汽車領域同樣不例外,通過深度自研關鍵領域將智能科技與工業硬科技完美融合,推動汽車工業的進化。小米汽車的研發團隊深知,要打造一款真正優秀的汽車,必須從底層核心技術出發。他們堅持正向研發,深度自研關鍵領域,投入巨大的研發資源,展現出對造車事業的認真與決心。
在電驅、電池、大壓鑄、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關鍵領域,小米的技術突破令人矚目。他們自主研發的超級電機HyperEngine V8s,轉速達到rpm,全球量產電機轉速第一,刷新全球電機轉速天花板,而預研的下一代小米超級電機,創新激光纏繞轉子技術,在實驗室中成功突破rpm;而他們自研的CTB一體化電池技術,并全球首發電芯倒置技術,實現了目前CTB電池全球最高的77.8%電池集成效率,為了從源頭保證電池性能和品質,小米甚至還自建了電池包工廠。
小米汽車不僅僅關注硬件的研發,他們也十分重視智能軟科技的發展。他們將汽車工業與消費電子工業、智能生態深度融合,打造出領先的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系統。這些系統不僅提升了駕駛的便利性和安全性,也讓駕駛體驗更加智能化和個性化。
小米汽車的研發團隊深知,技術是推動發展的核心力量。他們積極探索和嘗試新的技術,從材料、設備到工藝,全面實現自研。他們自主研發的9100t超級大壓鑄集群和泰坦合金,展現了他們在壓鑄技術領域的領先實力。AI技術在小米汽車中也得到了廣泛應用。他們利用AI技術進行材料配方優化、智能駕駛決策等,大大提升了產品的性能和智能化水平。同時,AI技術也幫助小米汽車在研發、生產、管理等環節實現智能化和高效化。
對于小米汽車而言,其愿景是成為一家真正引領行業變革的公司。他們不僅僅滿足于技術的突破和產品的創新,更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推動整個汽車工業的發展。他們相信,只有不斷追求卓越,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未來,小米汽車將繼續堅持創新、堅持自研,不斷推出更多領先行業的技術和產品。
小米汽車:夢想之車的誕生
對于汽車行業來說,在過去的130多年中,一直被視為是“工業之王”,也一直是每個時代“時代精神”最典型的代表。如今,小米汽車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勇敢地踏上征程,立志打造出新時代的夢想之車。
正如發布會上雷軍所表示:“我們要造的不是一款平庸的車,我們要造的是一輛媲美保時捷、Tesla 夢想之車?!?所以,小米首車SU7從研發之初到成功量產,完全傾注了小米的造車理念:科技×生態,先進的移動智能空間。
在科技方面,小米 SU7 采用了自研的超級電機 HyperEngine 和 CTB 一體化電池技術。這些硬核科技創新讓小米 SU7 的零百加速達到了 2.78 秒,最高車速達到了 265km/h,打破了保時捷 Taycan Turbo 的記錄。同時,全棧自研的智能底盤控制算法使得小米 SU7 在操控穩定的同時,也帶來了幾乎“零顛簸”的舒適駕乘體驗。
在智能空間方面,小米澎湃 OS 為小米 SU7 帶來了五大特點:底層重構、跨端智聯、主動智能、全域安全、開放生態。這些特點讓小米 SU7 的車機系統更加流暢,也實現了手機與車機的跨端無縫互聯體驗。同時,小米 SU7 還融合了小米應用生態、硬件生態以及面向第三方開放的小米 CarIoT 生態,為用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智能空間體驗。
雷軍表示:“智能電動汽車的終極境界是科技跨越、人車合一?!毙∶灼囌潜种@樣的理念,不斷追求卓越,以期在駕控上如臂使指、掌控自由,在智能空間中懂你所想、如你所愿。這是科技跨越到全新階段才擁有的能力,也是小米汽車對未來的堅定信念。
在這個科技與生態融合的時代,小米汽車正在開啟一場全新的汽車革命。小米 SU7 的誕生,不僅代表著小米汽車的科技實力,更是對未來汽車的探索和嘗試。小米汽車將繼續前行,為用戶帶來更多的驚喜和體驗,讓科技與生態的融合成為未來汽車的新常態。
小米汽車,讓小米集團“人車家全生態”完整閉環
小米這家以創新為驅動的公司,一直都在探索與挑戰科技的邊界。在今年的10月底,小米14系列的成功發布,不僅在市場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標志著小米向更高端的市場邁出了堅定的一步。首月電商購買用戶滿意率超過99%,這是對小米14系列的最好肯定。這一系列的高端產品,不僅提升了小米的品牌形象,也使得小米在11月份中國智能手機市場躍居國產第一,并在4000+元以上的高端市場穩居前三。小米的高端化進展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然而,小米的野心不止于此。在發布會上,小米宣布了集團的全面戰略升級。從“手機×AIoT”到“人車家全生態”,小米的視野已經擴大到了更廣闊的領域。車,成為了小米集團戰略最重要的一環。經過三年的學習、成長和積累,小米終于迎來了重大的跨越時刻。雷軍在發布會上表示:“小米汽車是小米的重大跨越,是從手機、AIoT到汽車的跨越?!?這是小米長期投入、深耕底層核心技術的結果,也是小米現代工業智能制造能力的一次大考。
小米的“人車家全生態”理念,旨在打通人、車、家場景,實現硬件設備無縫連接,實時協同。通過Xiaomi HyperMind和小米澎湃OS的結合,這一生態將能夠感知和學習人的日常習慣,提供自動化建議,讓智能細致入微地服務于每一個人。此外,“人車家全生態”還致力于實現產品、技術、產業之間的相互賦能。小米堅持“深耕底層技術,長期持續投入”,通過布局多個技術領域和細分賽道,形成了“融合技術?!?,為產品研發和制造提供了強大的支持。
雷軍對小米的未來充滿信心:“小米汽車,就是小米集團新的開始!我相信,終有一天,全球每條路上都有小米汽車馳騁的身影!”這句話不僅是對小米汽車的期許,也是對整個“人車家全生態”理念的堅定信念。從手機到人車家全生態,小米正以不斷創新的姿態,邁向未來。這是一場科技與生活的深度融合,也是一次對人類生活方式的重新定義。小米的故事還在繼續,而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它將為我們帶來更多令人驚喜的時刻。